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经济论坛会议上作了一个发言,刚刚走下讲台。他身边的一个银行经理就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话间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企业家与银行经理素昧平生,不由有些疑惑,于是问:"你是认为我的发言精彩吗?"银行经理说:"不全是。"企业家又问道:"你是觉得我的企业有发展前途吗?"银行经理说:"我对你的企业其实并不了解。"企业家大惑不解地问:"既然这样,你跟我只是一面之交,怎么敢贷  相似文献   

2.
大饺子     
杨格是个恃才自负的人。他去应聘了19次,也失败了19次,但他没有吸取教训,仍然一如既往地傲慢自负。这天,他又到一家公司去应聘。他对人事部经理说:“我要见你们老总。”经理说:“你一个应聘者,凭什么一开口就要见我们老总?”杨格说:“凭我的本事。”经理说:“你有多大的本事?”  相似文献   

3.
<正>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我是负责全国市场销售的销售总监,但很多地区的销售经理不听号令,我该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他们听我的?要是按照现在这个样子,他们我行我素,公司迟早给他们败光了。" 在任何公司,上司天生就比下属强势,所以上司要对下属慈悲为怀,宽容为本,才能换来下属的忠诚。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下级之间出了问题,上司要靠沟通来解决,而不是使用一些办法和权术。但有时候,对某些下属不能一味宽容,他不会感激你的宽容,而会认为你无能。下面是我见过和用过的"整治"下属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4.
把人当作人     
我曾经听到一个大卖场场外的清洁工说:我们是清洁工,到哪里都是做清洁,谁怕谁!后来我在给大卖场经理做培训的时候说起这事,谈了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韦京 《中国市场》2009,(21):1-1
<正>那也是一个晃动的五月,清华本科生思想品德课禅修活动——《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说到佛家如何修行时,提到"谁先迎接到佛"的故事:佛陀到天上为母讲地藏经三个月归来,女众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说:"我一定要争个第一去迎接世尊!"于是她使用神通第一个跑到大路口,见到世尊说:"我是第一个来迎接你的。"世尊摇摇头说:"你不是的,第一个迎接我的人是须菩提。他在山中静修,你只看到了我的形,没有看到我的心,须菩提长者是在实践和体悟我慈悲而智慧的心。"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一名外企领导人,对中国,要有诚心、爱心和耐心,要有一颗"中国心"是老高尔文一段话打动了我。他说,你是华人,你又不愿意去美国生活,在亚洲做到最高层,你还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现代化是一个这么大的舞台,你能参与其中尽情发挥不是更有意义吗?这么多年,我最大的失败就是错看了马云  相似文献   

7.
<正>享和汤包豆浆美味远播同行暗访加盟店后竟当即加盟"李经理,我要做山东临沂的加盟商,你把加盟合同给我看看。"听到姜先生这样说,不由得叫享和汤包豆浆的掌门人李海涛经理大吃一惊——这人怎么什么都不问,来了就要签约加盟?太草率了吧?  相似文献   

8.
大概是我刚到灵诺的第五天吧,创意总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刘啊,你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从一个诗人蜕变到广告人……"今天有胆子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已经蜕变了,而放眼望去,有那么多兄弟姐妹还在犯错。批判:广告的诗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批判从我自己开始。大三那年,比利牛仔专卖店让我设计两期平面广告,苦想了一个小时,写下下面的文案:"在一个美国西部小镇,牛仔比利是永恒的话题,他闪着冷光的独眼,他让死神吃惊的拔枪速度,他经常光顾的天堂酒吧,他烈焰红唇的情人……"  相似文献   

9.
人醉书香     
《中国对外贸易》2010,(9):94-95
名人推荐理财是为明天的生活存储今天的财富。"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流畅的行文,精实的内容,中肯的建议是好书应有的三大特点,这本书全都包括了。这本书能让你成功跨越穷人和富人的分水岭,我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现在20岁,请一定要看这本书。  相似文献   

10.
牛岩 《中国拍卖》2008,(2):78-78
最早接触慈善拍卖是在某名人物品的公开拍卖活动中,将"名人"签名或用过的物件高价卖给追随者或富商,这种活动给人的感觉就是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大众的目光,以此实现慈善捐助的目的。其运作方式与商业拍卖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即利用一个平台吸引众多买家而实现某种稀缺物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嫌货才是买货人》中写到,一次到市场买水果,在一个熟识的水果小摊贩前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位客人拿起水果左看右看,说:"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小贩说:"我这水果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客人回答道。小贩还是微笑着说:"先生,我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一斤可能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而且保持得和第一次的微笑一样亲切。  相似文献   

12.
管理理论上说:“经理就是通过别人做事情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经理就是组织任命达成组织目标的人。”无论哪种定义,给别人的感觉,经理是非常重要的,很能干、很风光的人。但经理们在管理实践中,往往面临许多困扰和无奈。有经理说:“其实经理没有书本上讲的那样风光,更多的时候是有苦说不出,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经理作为教练、资源整合者等角色都不用说了,现在从另类的角度来谈谈经理的作用。为什么要经理企业是盈利机构,老板是企业的最终决策者。老板靠什么决策呢?他们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但老板决策时会考虑:“企业是我的,我要…  相似文献   

13.
解围     
海华公司的经理张龙正和朋友在茶楼喝茶,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人,进来就指着张龙的鼻子,气愤地说,经理,你跑这儿来了,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欠我那五千块钱工资该给了吧!和张龙一起喝茶的朋友站起来说,你是干什么的?跑这里来撒野!张龙朝朋友摆了摆手,说,老同学,不关你事,人家是向我来要账的。让我来处理好了。那人说,好,老同学,那我有事先走一步了。朋友刚走,讨债的人却扑通一声给张龙跪下了,把张龙弄得莫名其妙。张龙说,你这是干什么?那个人说,对不起啊!我叫李刚,在一家公司干了半年了,经理说到年底收上账,把工资全部补齐,谁知,他不知犯了啥…  相似文献   

14.
北京通洲运河畔的一家豪华大酒店推出五项促销,要赶在2004年情人节前进行一轮炒作。这家酒店便通过南北通咨询公司的网站和我联系。我认为几项促销并无新意,满天下都是这点东西,不是新闻。如果要炒,不妨注册个情人节商标,拿这个商标做由头,都好办了。那家经理没有答复,后来她对北京晨报的记者说,炒作情人节和商标有什么关系,难道这就是十大策划人。  相似文献   

15.
这广告中的"TM的"是什么意思?商标符号?即时通讯软件?还是天猫?明白人都知道,这是双关语:你理解成天猫那是你的事,反正我也没有说过;你理解成"他妈的"也是你的事,反正我也是没有说过。这正是创意者的得意之处,"TM的"掩盖了"国骂"的真正企图,堂而皇之地亮相,污染着整个社会文明环境。往轻里说,这种广告是有低俗嫌疑,整个画面就是把口语化的污言搬上画面,严格地说,这是一则违法广告。网络因为其开放性,成了一个大染缸,谁都知道"TM的"是网络语  相似文献   

16.
<正>快乐的生活,往往是钝感的,也就是难得糊涂。钝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一次,上司让我做份创意文案,我一连熬了几个通宵,终于把文案搞定,自我感觉还挺好,结果送到经理那儿后,经理还没翻两页,就把文件夹狠狠往桌子上一摔,板着脸说:"这就是你的水平?你做市场调查没有?什么狗屁东西!重做!"当时我真的很想发火,但被好友小江  相似文献   

17.
宋新宇 《商界》2015,(4):148
只是把任务分解开,布置得井井有条,而每个人却都不知道整体目标,不知道任务的终点和全貌,这样的管理表面光鲜,实则动力不足。我经常开车陪太太一起出门买东西,凶为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我就问:"到底要去哪里。"太太回答说:"你不用管,我告诉你怎么走就行了。"在去的路上,每个路口都要她提醒我,是往左、往右还是直行。每到一个路口我都提心吊胆,因为不知道目的地。于是,我只能和太太说:"要么你告诉我日的地,要么你来开。"太  相似文献   

18.
一、王女士30岁(某金融机构经理) 她毕业于财经大学,从事的一直是和理财相关的工作。每天和钱打交道,自然有很多机会认识富人。许多富人都是不张扬的,很普通的衣着,拎很朴实的包,来去匆匆。等到成交笔数出来了,你才知道他蛮有钱。再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他的公司其实就是某某著名的财团,或者他就是某个名人。  相似文献   

19.
<正> 有家广告公司要拓展农村市场,招聘业务员,我顺利通过了面试。经理给了我些宣传资料说:"你初来乍道,要有充分思想准备,有困难跟公司联系,祝你好运!"我回到家便盘算着怎么干,恰好初中同学来看我,我就把他当成假想客户,进行一次"实践演习",最终他被"俘获"了。第二天,我到了县经济开发区,采取"地毯式"轰炸。第一家是化工厂。我径直奔向办公室,迎面过来一中年人,个儿不高,挺精神,腰里别着手机。"推销什么的?"您好,我是广告公司的业务  相似文献   

20.
<正> 新来的业务员闯劲十足,他们像比赛似的向经理汇报工作。一个说:"同志街有个新开业的酒店,生意可好了。但据保安员透露,咱们公司的这种白酒百分之百打不进去。"第二个也附和说:"我也去了那家酒店,找到了采购部经理,但他胳膊一挥,撵我走。我后来又去一趟,他不耐烦地叫我找采购部。"又有一个说:"怪不得我去时,采购部经理一脸不耐烦。"听到这,公司经理略思考一会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