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利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社会发展。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限制农民参与权,征用补偿弊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土地征用缺乏科学规划,土地浪费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相对弱势地位,农村土地集体化色彩的放大以及农村集体的异化,为地方政府甚至官员使得目前广泛推行的土地流转特别是借征用之名强制流转而忽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只得到低补偿费用。文章提出归还农民的基本权利,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土地流转(征用)程序,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不伤害农民,在维持其正常生活(生存)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征用和流转。  相似文献   

3.
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驱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本文提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储备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浅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土地征用储备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是一对重要的博弈主体,其博弈行为主要表现在土地或农地征用时的利益博弈,其博弈根源在于征用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文章对此博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提出完善征地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等措施,以确保土地征用储备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下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征用广泛、频繁,大规模地在名目繁多的名义、借口(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是最大借口)下进行着,大量的本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相当比重的耕地)迅速地、没受多少节制地借征用之名转化为项目、商业用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章对土地征用(建设用地)有明确规定,但因地方政府(县、乡)、土地主管部门巨大的“自由”处置空间和监督的虚置,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加之土地需求者强大的贿赂投资,农村土地征用泛滥不已,对土地资源、政府财政(土地)收入、农民和农村稳…  相似文献   

7.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土地征用垄断的经济诱因,分析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垄断制度安排下政府、农民、厂商利益受益或受损状况,进而探讨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垄断.这一制度在保护政府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利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等.  相似文献   

9.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部分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但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却存在着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目标泛化、补偿标准偏低等有损农民利益的现象。因此,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法律程序、确立土地合理价值、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补偿金标准并使用包含障因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服务目标已经转变,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彰显,引发了大量的农民上访、对抗事件。鉴于土地征用制度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将是一个涉及面甚广的公共问题,本文在制度层面对现行土地征用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合理测算土地征用中农民权益受损程度将为我国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采用理论模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政府垄断、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以及市场失灵的存在,扭曲了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使得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严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消除上述各因素影响之后,农民分享土地收益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由原来的6.7%增加到59.5%.因此,要有效保护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必须在现有征地补偿的基础上,修正因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导致农民利益损失的部分,显现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并考虑结束单一的土地征用制度,打破政府价格垄断,推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土地征用看地方政府的责任缺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责任是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发展的基本诉求,本文从规范政府土地征用的公共权力,减少政府征地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土地征用权的滥用,以及改革土地补偿制度等方进行分析,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解析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南京市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地征用补偿偏低的主要原因,并对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土地征用补偿应以转用后的用途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土地征用补偿的实质是土地总收益如何在国家、建设单位、农民集体及农民个人之间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农民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土地也一直被视为是具有基本且重要的保障功能。那么,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保障问题也就成为农民土地权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土地换社保”工作,相比以往的征地不考虑农民社保,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土地换社保”还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农民是不是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才能获得社会保障?土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公平分配征地补偿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对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土地产权不明,导致土地收益分配不明确。虽然法律规定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但是,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概界定模糊,对“集体”具体指哪一级哪个组织,缺乏相关法律范。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内农集体经济组织,三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权代表。然而,村民小组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财,土地所有权由谁来行使?乡(镇)政府是国家机关,而不是集经济组织,谁代表乡(镇)行使乡(镇)集体所有权?由于集体土所有权主体的模糊,权属不明,导致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关注农民的失地、失业状况,从维护农民的权利出发来讨论土地问题。另一个是讲地方政府不理性,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以地生财。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呼吁是正义的,因为按照《土地承包法》,农民有三十年长期的、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是当政府要搞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实践及其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浩 《农业经济》2002,(5):33-35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资产属性为广大群众认识。我国实行的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必须申请国有土地,为了满足各单位或个人对国有土地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征用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土地征用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更以及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因此,建立完善而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尤其是保障农民的生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存在土地补偿费偏低,农民安置不到位,集体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土地立法与《土地管理法》修订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土地立法的基本思路,探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和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立法存在土地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偏低,立法主体多元化,土地私法关系的立法被忽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内容相对匮乏等问题.应该尽快制定土地基本法,健全土地立法体系,循序渐进逐步推出各具体职能法规、规章,设立专门的中性的常设"立法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土地立法工作之中,借鉴国外土地立法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法学的研究.在<土地管理法>修订方面,废除按"土地原用途"计算补助费用的规定,改按市场价格向农民支付征地费,"土地征用"改为"土地征购"和"土地征收"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分享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