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考察混合股权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高混合股权制衡度有助于抑制高管的薪酬粘性,其中在国有企业中提高非国有股权深入度、外资股权深入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效果更优,在民营企业中提高国...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201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高管薪酬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不显著正相关。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管薪酬激励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分组检验了在不同的控制环境情况下①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高管薪酬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且在控制水平差和“非兼职”②的企业内部显著水平更强,而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论说明控制环境是影响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国有企业中“绩效薪酬”契约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成本粘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这一"黑箱"。本文考察了高管任期对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公司里,高管任期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是否会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任期越长,企业的成本粘性越强,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国有上市公司中;在高管临近离任时,企业的成本粘性会有所减弱,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民营上市公司中。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提供了成本粘性这一新的视角,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任期考核以及离任退出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变量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职分离、薪酬委员会的设置、董事会独立性均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大,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与高管薪酬粘性显著负相关,意味着股权集中度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扩大、董事会规模扩张都有利于抑制公司高管薪酬的粘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高管继任来源对高管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核心高管继任来自内部还是外部,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激励作用都显著支持锦标赛理论;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激励作用与高管外聘比例正相关,即高管外聘比例较高时,锦标赛理论适用,而高管内部继任比例较高时,则行为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为研究高管薪酬差距提供一个新视角,上市公司要合理安排核心高管和高管团队继任制度,进而考虑高管激励制度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各公司高管薪酬契约异质的前提下来检验会计业绩在高管变更中的作用,并通过薪酬业绩敏感度、薪酬粘性来衡量不同公司高管薪酬契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管变更的可能性与会计业绩显著负相关;薪酬业绩敏感度越大,说明缔结高管薪酬契约时赋予会计业绩的权重越大,则会计业绩在高管变更中的作用越大;高管薪酬粘性越小,说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越好,则会计业绩在高管变更中的作用越大。将会计业绩在高管薪酬契约缔结与履行中所起作用的两类研究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发挥会计业绩的公司治理作用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5年-2019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用薪酬绩效敏感度来体现分成薪酬激励,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分组回归检验,实证考察国有企业不同类型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情况,比较分析不同功能类别和不同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在分成薪酬激励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上市公司不同类型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均显著为正,但董事长、总经理的分成薪酬激励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功能类别和不同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在分成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竞争性国有企业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程度显著高于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程度显著高于中央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年~ 201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公司高管薪酬决定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即同行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对公司高管薪酬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高管薪酬支付相对不足时,公司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更加显著,但这一交互作用主要存在于公司治理质量较好的国有控股公司中.这表明,至少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决定的锚定效应并非源自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操纵,而主要体现为董事会为维护和促进公司薪酬竞争力而实施的一种薪酬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2008~2012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高管激励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并分别检验政府干预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高管股权激励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进一步考虑政府和市场调节作用的分析表明,政府干预抑制了高管激励机制的运行效果,与高管激励机制形成了替代效应;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替代效应,与高管股权激励存在互补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完善高管激励机制和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进而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薪酬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其差距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基于我国纺织业A股上市公司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显著性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拉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而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过大却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年报的截面数据,对2006年度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得出的结论对于正确把握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状况以及为我国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丁辉 《全国商情》2012,(13):15-16
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后,企业的所有者开始雇佣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所有者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设计出高管的薪酬安排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了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金、持股比例、控制权收益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该结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进行激励,有利于制定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管薪酬机制,同时使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和激励高管人员。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5年度系族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其高管薪酬契约制定过程中的双重参照效应。研究表明,系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既受到系族外部同行业高管薪酬参照基准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系族内部其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参照基准的影响,并且随着系族内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系族内部薪酬参照效应占优。进一步研究发现,内外部参照基准的使用存在权衡行为,系族上市公司倾向于加大两者之中较高者的参照作用。这说明心理因素是董事会制定高管薪酬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系族上市公司通过内外部双重参照基准的使用满足高管的公平偏好,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完善系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部的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高管交易为切入点,考察公司内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的激励作用,并研究了制度环境对薪酬契约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的薪酬差距与高管交易数量正相关,外部薪酬差距与高管交易数量负相关,说明内部薪酬差距扩大对高管有负向激励作用,正向外部薪酬差距能够抑制高管交易行为,负向外部薪酬差距导致高管交易行为加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控水平提高能够减弱内部薪酬差距的负向激励作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减弱内部薪酬差距的负向激励,加强外部薪酬差距的正向激励。上述经验证据表明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经理人市场流动机制和声誉机制更加健全,薪酬差距对高管的正向激励增强,抑制了高管利用公司内部信息损害股东利益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7.
高管薪酬制度是否有效,即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是否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该问题国外已进行了较多的实证研究,而在中国对该项的研究近年来才刚刚兴起。金融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高管薪酬之间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本文选取2009年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相关数据,分别选择会计绩效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EPS(每股收益)、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公司规模等变量构建模型,利用OLS对金融行业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检验该行业高管薪酬的制定是否合理,从而有利于完善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决策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建立以企业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对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地区175家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滞后效应;同时还发现,企业规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呈现出U型的状态,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高管薪酬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大,中等规模企业的高管薪酬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小,且多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2007年-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宏观制度环境和对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不考虑政府干预时,民营及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当考虑政府干预时,政府干预越多,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薪酬契约的有效性或治理作用的差异,是由政府干预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政府干预的角度,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主板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干预对企业造成的政策性负担以及政策性负担如何影响以会计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契约。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作为政府干预代理变量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冗余雇员规模越小;冗余雇员的存在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使得基于会计业绩的度量评价作用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微观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影响了高管薪酬激励。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政府干预对企业微观影响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对建立市场化的高管薪酬契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