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3,(7):30-36
在一定假设下,房产税全面推出长期确实能弥补土地转让金收入的减少,但短期(2年左右)存在支出缺口压力。房产税推出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调整,如何保证政府在投资项目中平稳退出而不至出现烂尾项目,是值得警惕的经济风险。分税制改革,一方面对地方债务疏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的收入组织和支出管理格局,是多年改革探索和加强管理积累下来的结果,其总体趋势是相关收支管理制度日趋健全,收入组织管理逐步规范,支出管理得到加强,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土地财政收入组织方式。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为租、税、费三部分。"租",即土地出让收入,指市县人民政府依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收入,主要由土地出让收入构成,包括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土  相似文献   

3.
政府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获取的收入,其实质是政府对土地相关利益进行的再分配。一般而言,政府土地收入实现的途径包括:出让土地过程中获取土地出让金、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带来相关税收、与土地相关的收费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的债务收入等。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财政问题面临改革的契机。当此之时,需要对土地财政问题的各种讨论进行系统梳理,对一些重大问题正本清源、聚焦归位,以有效指导和推进改革实践工作。一、土地财政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不允许征收土地、然后出让用于经营性目的,政府征地只限于公益用地。而我国的土地制度恰恰相反,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规划为建设用地之后,必须先由政府征收为国有,然后再向一级市场供地。这一制度规定在改革初期执行得不彻底,很多企业都是先用地、再补办  相似文献   

5.
<正>现行房地产税收问题多首先,税费名目繁多,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目前在房地产开发、流通、保有环节中,主要税种有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十多种收费多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财政"一词最早是对"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现象的一种形象说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先在南方尝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之后在全国推开,这对于培育市场机制、吸引外来资本、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发挥作用,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价  相似文献   

7.
1.土地使用权交易环节出让收入规模独大。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土地收入集中在地方的土地使用权交易环节,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规模巨大。按照相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收入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相似文献   

8.
扭曲地方经济结构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应通过完善公有制下的土地产权制度,增强财政体制的内在稳定性,规范地租性财政收入的分配和管理,弱化土地房产税收的一次性特征,健全土地房产公共收费制度以及赋予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现状描述"土地财政"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与土地相关的活动来获得。目前学界还没有对"土地财政"的内容形成统一认识。对于"土地财政"的概念,国内学者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刘守英、蒋省三(2005)认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程瑶(2005)从广义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GDP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也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房地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房价持续高涨、供求关系失衡等。而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理应对房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迫于财政减收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企业实施"预征税",即"今年先把明年的税征收了",用当地人的话说,地方财政已经开始"寅吃卯粮"。那么,地方财政为何要"寅吃卯粮"呢?地方财政频告急2012年7月,全国人大公布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禁止地方政府发债的规定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原因是一些常委委员、部门和专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管征经历了简易征收和"精细化管理"两个阶段,其制度变化主要受征税成本、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的影响。中央调控政策导致了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易变和不稳定。土地财政思维促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使管理过程中的征税成本急剧增加,也使地方政府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收入依赖。从长远来看,土地增值税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予取消。但从近期来看,其仍是地方财政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应该简化税制并逐步减少征税。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土地财政"成为财政经济研究和宣传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土地财政"从其内涵到成因都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一、对"土地财政"内涵的辨析使用"土地财政"概念时,大体有宽、中、窄三个口径。宽口径"土地财政"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地方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直接与土地房产相关租税费,还包括间接相关的财政收入。比如地方政府以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虽然当期直接产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比较少,但是一旦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胜出,获得制造业投资,就会获得未来稳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以来的财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推动了上一轮经济持续走高,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房地产泡沫,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并不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特质要求理清土地财政的制度调整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稳定的财收入制度;调整优化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化、法治化的财政管理体系;构建公开、民主的财政决策制度,以此促成土地财政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后土地财政时代我国地方政府偿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当代财经》2013,(1):39-47
从地方本级财政缺口、土地出让金收益及地方债务投资项目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由于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博弈中的弱势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导致地方政府缺乏主动偿债动机。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趋势极有可能是进一步向中央财政转移。因此,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能力、弥补相关制度缺失等途径,来谨防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中央财政转移。  相似文献   

19.
近日,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国务院有望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批复房产税试点,正式实施可能从2011年初开始。据说房产税主要向投资房和别墅等征收,暂先不对第一套房征收。  相似文献   

20.
正为实地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情况,本课题组分别对中国两个相对发达省份和两个相对发达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土地财政情况作了对比,客观分析了不同地区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的差异。其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统计口径为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扣除财政补贴收入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于规模小,除特别说明外,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