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金融》2013,(8):55-55
近期,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举办了“中银尊享财富智库——宋鸿兵与您畅享货币战争与财富保值”经济论坛。主讲嘉宾为《货币战争》作者、国际金融学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先生。  相似文献   

2.
亦舟 《新理财》2011,(5):95
用一句话概括《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那就是—以金融的视角解读中国近现代史。本书作者宋鸿兵先生,于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一书,随即便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该书也迅速成为了一本超级畅销书,当然在之后的评论中也不乏对书中观点的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在2009年出版的《货币战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宋鸿兵先生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风靡全国.作者讲述了一场欧美银行家数百年的货币战争,其中的很多观点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一种仅在小范围使用的、无任何监管的虚拟货币,竟能在一个月内疯狂升值,使得全球金融界为之所动。按照《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的话来说,比特币引发的是一场对货币本质的思潮。  相似文献   

5.
月读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作者:宋鸿兵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9.90元推荐理由:本书是国内有"货币教父"之称的宋鸿兵"货币战争"系列的第四部,该书从二战后美国如何从大英帝国手中抢过世界金融霸主宝座开始,先后描写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金融决战,中日工业化发展的比较,以及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幕后的原委,给出了中国要全面打赢货币战争就应该在房地产泡沫后如何投资、如何发展国内的经济,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如何使用好美元储备等诸多当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揽子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谁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用一种真实的夸张手法。让我们了解到货币、汇率或与汇率有关的一切金融衍生产品是创造财富的最有效途径。也许众多的企业不能像罗切斯尔德家族一样利用汇率达到一夜致富的神话。也许货币的战争并没有书中描写得如此黑暗不堪。但是自从汇改后,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加速升值,所有的证据都已表明,货币博弈已经开始,虽然看不到硝烟。我们的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规避汇率风险,并适时地抓住汇率变化的机会,造就自己成功的梦想。民生银行为企业准备了四种武器。  相似文献   

7.
杨宇庆 《时代金融》2012,(21):128+154
长期以来,人们按照马克思流通中货币流通量规律,指导经济事务的发展、变化时采取相应对策,随着全球金融形势的演变,马克思流通中货币流通量规律理论遇到新现象的挑战。本文立足现代社会货币结算现状,结合宋鸿兵《货币战争》书中史实,通过对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供应对一国信用度的影响,阐述、论证货币流通量规律已经由纯粹经济现象演变成复杂的社会变革手段,以此提醒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8.
杨宇庆 《云南金融》2012,(7X):128-128
长期以来,人们按照马克思流通中货币流通量规律,指导经济事务的发展、变化时采取相应对策,随着全球金融形势的演变,马克思流通中货币流通量规律理论遇到新现象的挑战。本文立足现代社会货币结算现状,结合宋鸿兵《货币战争》书中史实,通过对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供应对一国信用度的影响,阐述、论证货币流通量规律已经由纯粹经济现象演变成复杂的社会变革手段,以此提醒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9.
货币之魂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一般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告诉我们,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告诉我们,货币是一种工具,一种现代国家之间在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上争斗的利器,有时候其威力强过核武. 然而,货币与人类文明共存已经几千年了,自从有了货币,人类文明也翻开了新的一页,难道一个阴谋能存在上千年而不被人发现吗? 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探索货币的本质.隐藏在货币躯壳之内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孙聪 《新理财》2023,(5):62-63
<正>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定义财富管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财富的创造、保有和传承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的规划与服务,构建个人、家庭、家族与企业的系统性安排,实现财富创造、保护、传承、再创造的良性循环。同时,文件中首次定义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区别:财富管理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不限于金融服务,目的还包括财富创造、保护、传承等;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是金融服务,目的是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同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实施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外汇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此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又于2003年6月、2005年5月先后两次对《操作规程》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外汇管理部门作为套期保值业务管理的下游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外汇账户管理、年度风险敞口确认、信息反馈及数据统计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肖伟 《金融会计》2006,(12):4-8
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作为国有股份绝对控股的上市银行如何使国有资产价值保值、增值是必须面临的问题。《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推动价值管理》一文介绍了股东财富(股东价值)的观念、现行利润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价值管理的含义及其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推行价值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而提出通过推进价值管理来实现股东财富(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新理念。本文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后20年我国民营经济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推动个人和企业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将面临长足的发展机会.商业银行与券商、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网络渠道、商誉品牌、人力资源、产品和信息系统等优势,将成为社会财富管理的主力军.交通银行在财富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条件,确立了财富管理的战略地位,以客户为中心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国际化、综合化财富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着力建设优秀的专业服务团队.未来,交通银行将继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优秀企业家及其企业更好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周丽红 《新理财》2009,(9):89-89
基本上所有对<金融的逻辑>一书的议论评价,都没有绕开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把这两本书拿来做比,销量方面<货币战争>或将胜出,但如果从它们各自对金融系统内部规律的分析上看,<金融的逻辑>自然要比<货币战争>郑重和严肃得多.很多读者认为,应该把<货币战争>当成一部小说来读.想起年初郎咸平的那句话:如果你实在穷极无聊了,想看<还珠格格>的话,你可以顺便看-下<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15.
<正>吴娇是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的一名资深财富管理顾问,这位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并从业10年的财富管理顾问,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与交通银行沃德财富品牌(高净值客户品牌)"丰沃共享,厚德载富"定位不谋而合。"财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生活需求,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规划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以实现其在生活、教育、工作、娱乐、养老、置业等各种需求。也就是说好的财富管理一定是为客户提供个  相似文献   

16.
《欧洲货币》对中国私人银行做出的判断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利可图的财富管理服务和产品市场之一,中国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行业将拥有一个非常广阔、富有活力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陈丽珍  刘蕾  窦梓毓 《中国外资》2014,(5):73-73,75
中国经济发展,财富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富人对财富保值、增值的要求更趋专业化、个性化,同时更需要具有本土血缘、深入了解本土富豪需求的财富管理以及私人银行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净值人士的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率、流动性需求,设计出一套资产组合配置来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目的财富管理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士、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的重视,而产品的选择、资产的配置决定着资产组合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所以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阐述资产配置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使客户获得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满意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投资北京》2011,(11):93-94
前不久,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末同比增加约19%,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已达50万人。62万亿的钱袋子如何打理?作为全球私人财富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百姓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融》2011,(3):62-62
2011年1月23日至25日,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举行的“沃德财富之夜”在云南艺术剧院精彩上演,为沃德财富客户送上“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立秋》”,把鲜活的晋商文化风貌呈现给他们。一直以来,为真正体现每一位沃德财富客户的尊贵身份,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为沃德财富客户提供着六大专享服务:专属客户经理、专属服务渠道、专享理财产品、专享价格优惠、专享增值服务、专享沃德账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