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享受”。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地球的“超负荷”运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此后,健康、协调、可持续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话说LOHAS     
卢铿 《商周刊》2012,(16):97-97
在美国大片《后天》公映多年后的2012年,世界各国媒体最关注的焦点问题莫过于地球环境的恶化。《后天》中用电影特技模拟出来的恐怖场景似乎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而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造物主”造就了宇宙那堪称“无数”的星体,造就了地球上本来相当丰富的物质和物种,也造就了我们这个进化迅速、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太空回望地球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么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多么美丽的故土家园——本能、审美的情感诗意里凝聚着经验、判断的理性思想,人类在地球上的栖居,仿佛只在这一刻达到了“诗”与“思”这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2002年10月18日,在塑料袋百岁“诞辰”到来之际,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似乎是一夜之间,塑料袋成了世界的公敌、文明的异物。但我们可曾想过,作为人类社会近千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工业文明最重要的发明,塑料使商品变得廉价,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文明;也正因为有了塑料,社会变得更加民主化。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5.
地球在孕育我们的同时,赠与了我们丰厚的资源和能源。但人类在改造地球,创造自身财富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就是“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凡事预则立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全球化把我们地球变小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多极化进程让国际社会和谐融通的时代,是一个可持续理念引领中国发展潮流的时代,也是一个学科交叉给科学研究带来勃勃生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春天,《战略决策研究》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众所同知,我们人类所作的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但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这就给我们测量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在广阔的地区用统一坐标来处理大地测量观测成果绘制地面,人们将大地水准面用一个形状和大小与它相接近的旋转椭球体的数学表面代替,叫做地球椭球体,地形表面上的计算工作实际上是在这样一个地球椭球体上进行的,我国以前是采用克拉索夫基参考椭球体,是沿用原苏联的坐标体系,这就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现在逐步过渡到新的坐标系,即“1980年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麋鹿苑的众多户外生态教育内容中,有一个名为“生态足印”的项目常常引起大家的驻足围观。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脚丫足印依次排开,这是一个关于全球不同国家人均资源消耗程度的图示,听了导游老师的讲解,你便会对这一理念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每个人只要生活在地球上,便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远非您的双脚所占的方寸之地。随着生活方式、消费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对土地及其资源的耗用程度大相径庭。维持一个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平均需要消耗10.3公顷的地球面积,即“生态足印”。也就是说,至少要有2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才能供养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体制嬗变,朝代更迭,演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不断的冲突、调和、平衡中推动人类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的壮丽场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显现加速状态,这似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这何尝不是人性最大的异化:无法控制创造物反过来压迫自己的态势,这是人类对地球家园的背叛。一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现在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20世纪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  相似文献   

10.
习惯了大运会、奥运会、世博会等大项目,水晶石“就爱大场面”的模式如何为继?这显然不是我们操心的事。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人类的伟大智慧,能够创造出更多繁芜的盛会。即便从与日俱增的参与者数量,我们也不该有理由否认,数字环境蕴藏的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除了空气和水以外,生物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世界各国的生物多样正在不断地减少。有的物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协。因此,人们开始大声疾呼:“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自然环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想通过介绍墨西哥政府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开展国际合作,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尤其是为我国西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刊》2008,(4):10-10
推动地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只是金钱和政治,还有“观念”的力量。《时代》杂志新一期专题报道了改变世界的十大观念,从近在眼前的厨房到远在天边的大气层,勾勒出人类社会21世纪大未来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本世纪人类的成败得失?对这一问题人们的看法差异极大,有人认为是取得丰功伟绩的世纪,有人认为是走向混乱的世纪,还有人认为是失相的结果为零的世纪。上述观点也许都过于简单化,但是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我们却正在进行一场“全球规模的危险试验。”本文将就现代人类的困境与出路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凡 《财富时代》2004,(11):60-61
由于地球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的冲击,很多珍稀的动植物种类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但英国《独立报》11月21日撰文提醒说,在全世界关注人类对动植物世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生物界内部的“破坏分子”:这些生物由于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生活习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物杀手”,对其他生物,甚至全球生物界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贾治邦 《经济月刊》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政 《经济月刊》2013,(9):68-103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 在案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按照我们曾经熟悉的说法,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历史上诞生过的“四大文明”,中国居其一,而且是文明之源流唯一未曾中断的泱泱大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创造中的高级文明。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6):F0004-F0004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几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5):F0004-F0004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发明家都致力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地球的目标。下面这几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9.
地球磁极变化的最激动人心一幕是“磁极倒转”事件。在地球演化史中,“磁极倒转”事件经常发生。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关于“磁极倒转”周期的文章,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关注。“磁极倒转”是灾难逼近,还是杞人忧“地”?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难题--资源的争夺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踏上21世纪的行程。当我们回首20世纪的时候,不禁发现:20世纪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但是人类借助科学力量,“自我”欲望不断膨胀,无限占有和利用资源,地球的臂膀再已难以承受;同时,人类自相争夺,人道主义传统遭遇了泯灭之灾。这就是20世纪给人类文明留下的遗产。人类在这份沉重的遗产面前,并没有停止他们原有的脚步,今天和未来他们仍在展开资源的争夺。而且,争夺的对象、范围、空间也将大大超过20世纪。资源战场纵观人类对资源争夺的历史,土地一直是国家和民族间争夺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