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转型国家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转型国家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转型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府,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转型国家应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转型采取政府推动模式。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具有权力方面的比较优势,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的强制力使新制度在更短的时间以更快的速度更替旧制度。但是,与新制度相适应的制度文化的形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中国选择了由过渡性制度安排逐步向规范性制度安排演变的渐进方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政策负效应、行为异动现象等,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制度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内容,就是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发展模式构成中国未来的重大路径选择,并能有效医治因城乡二元结构陷阱所原生的种种发展困惑。城市化的主导人群是农民工阶层,核心问题是通过发展理念重建和城乡制度再构,高度尊重并有效保护中国农民的自由选择权益,由此方能实现城乡和谐共赢。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还权于民和还利于民(民主、民权和民生),农民市民化首先有助于实现国民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中国也将因此而获得无法估量的“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7.
转型经济中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转型经济中我国政府面临的复杂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在转型经济过程中,我国政府除了履行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一般经济职能外,还要履行其特殊经济职能和过渡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8.
从 1 9世纪 40年代到该世纪末 ,美国企业顺利完成了现代管理革命 :所有权与经营权正式分离 ,职业经理人出现并日趋职业化。目前 ,我国的民营企业正在实施转型。本文以美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为鉴 ,并结合当时的政策与环境进行分析 ,最后给出了我国民营企业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1)
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的经济社会面临着自上而下的深层次变革。制度变迁对经济领域的传导效应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旅游、餐饮、酒类、汽车等三公消费敏感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在制度变迁的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战略调整以及CEO特征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研究在整体上发现了制度变迁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战略转型的证据;年轻的CEO和有政治关联的CEO更具有适应性和创新的能动性,在动态变迁的环境中能够促进企业战略转型。本文的研究可用来检验制度变革在经济领域的成效,有助于了解影响上市公司战略调整的关键因素,为上市公司从高管个人层面寻求改善上市公司境况的途径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梳理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发展史,从政府认知视角进行分析,并建立起挂钟模型。研究认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农地制度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村改革以来,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社会的建立,倒逼政府进行制度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政府的经济理论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基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现期。在这种全方位的制度变迁中,政府该何去何从?政府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能否掌舵好中国这艘大船在转型期顺利地驶向既定目标?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做出明确的回答。本文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出发,探讨了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及政府行为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因是交易费用的节约。城市群的出现是更加集聚、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的网络型城市化制度对分散的、单一的、联系松散的单核心城市化制度的替代,是城市化制度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讨论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无效率的制度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在时利益集团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Dayis和North理论意义上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由于利益集团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即使是启动和推进制度变迁过程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也有可能妨碍制度变迁迭至最优点,使其掉入"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利用2001—2005年间中国的省域数据,分析了市场化对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及对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此样本期间,各省域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对提升技术、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而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市场化程度对资本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劳动产出弹性和技术产出弹性依次减小。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增加资本投资及扩大劳动就业是保证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个总结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变量,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模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把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统一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已成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24,自引:2,他引:124
1978-1999年间我国宏观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本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试;计算比较了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最后测定了各制度变量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而费用昂贵的过程.利用"需求-供给"模型来分析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框架之一.本文将时制度需求与供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探讨我国目前医疗制度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6)
在国家引导型发展(State-directed Development)模式下,农村的正式制度1变迁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类型与发展模式转变的典型缩影。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的实地研究为基础,以制度变迁与乡镇政府行动为核心,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农村正式制度的演进过程发现:在国家引导型发展阶段,农村正式制度具备三点核心特征,即制度性质的国家引导性、制度形式的多样性、制度指向的广泛性;而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乡镇政府作为发展实践的基层执行者,充分利用农村发展的政治场域并适时转变行动方式,表现出了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加以合并运用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技术进步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的活动,要受制度安排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具有普遍性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既不能忽视技术进步,更应该强调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一些文献在对中俄经济转轨的比较研究中,已经发现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能力的差异使两者经济绩效明显不同,但是,已有的文献并没有真正揭示出政府控制对于经济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到底是什么。转型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是整个社会秩序与社会财产权制度的重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完全有责任通过沿袭计划经济时期对于社会的控制力在这样的重建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政府控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其效率意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