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婧  汪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51-52
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规定了我国《婚姻法》的离婚救济制度。该制度肯定了离婚纠纷的弱势一方(通常是女性)对婚姻家庭的贡献,为其提供了合法有效的保护途径,是符合国内外关于离婚救济制度的立法潮流和趋势的。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时间过于狭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补偿方式过于粗糙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离婚后扶养制度有助于真正实现离婚自由,保障离婚后困难一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英国在离婚后的扶养方面的立法独有特色,我国离婚后的扶养制度应当借鉴英国立法及实践的经验,对扶养请求权的主体、扶养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变更终止抚养费等具体制度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敏清 《消费导刊》2011,(5):124-124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外法律文化的融合.也为建立该补偿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当从立法体例、立法原则、实体内容、程序设置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具体可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4.
颜珍 《商》2014,(23):215-215
协议离婚制度是离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离婚方式,协议离婚被众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然而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对此,我国未来的协议离婚制度立法应当考虑法律的适当介入和干预,以促成一个严谨的离婚机制。  相似文献   

5.
沈丹 《商》2014,(28):179-179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条款中规定“有一定影响”背离了立法设计的目的,更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而不规定并不会对注册制造成较大冲击。“有一定影响”不应规定为商标在先使用抗辩的要件,在已规定的情况下应回归“在先使用”事实进行适用。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原则。是否承认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与其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选择有关。采用意思主义立法模式的国家不承认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采用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的国家承认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物权法》第9条规定了不动产的法定登记,第109条规定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可见我国立法选择了形式主义立法模式,确立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在善意取得制度的视角下对不动产相关交易人予以界定:不动产登记权利人一不动产出让人一不动产买受人,前两者可能为同一人,所指之第三人是不动产买受人。  相似文献   

7.
李华扬 《商场现代化》2012,(20):320-321
由于离婚多是因为夫妻之间感情已不能维系,故如何妥善解决在婚姻关系解除时的财产问题就成了双方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无过错方、弱势方而言,在我国现行《婚姻法》中,有关家务劳动补偿、经济帮助、离婚损害赔偿等制度都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行体制对无过错方、弱势方的救济基本都是离婚时的一时给付,并没有顾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保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到伤害的一方在离婚后的长期利益。本文意在结合立法层面的规制及现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如何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扶养义务扩大到离婚后,即构建我国的离婚后扶养制度以最大程度地将离婚伤害对无过错方、弱势方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王绍旺 《现代商业》2008,23(6):270-271
不法原因给付制度是大陆法系债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民事立法较多地受到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立法的影响,没有明确提出不法原因给付的处理机制,而是笼统的规定在民事行为无效或合同无效中,法律制裁与民法的法律定位、宪政原则和法官消极中立等现代司法理念冲突,具有较浓的国家公权力对私权利干预的色彩.建议我国民事立法建立统一、完善的不法原因给付制度.但在建立和具体适用该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界定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协调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规定的关系,尽可能抑制该制度本身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9.
《商》2015,(13)
夫妻财产制度是家庭婚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夫妻之间的财产类型也日趋多样化,目前,虽然我国法律对共同财产的范围有所规定,但是规定的范围过于狭小且操作起来难度大,无法规范实践中的所有共有财产类型,因此对于共有财产的范围应该扩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本文就该制度内容的不合理性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浅略的见解,希望对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补偿是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我国现行法规定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相关立法初步构建起对公众集会上讲话之合理使用制度,该制度在对著作权人获取权和公众获取权的冲突中选择了对公众获取权的保护,此种选择充分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亦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效率。但该制度保护的具体法益不明确,其宽松的适用条件与《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规定不符,若不对此加以限制,在某些场合下可能降低著作权人的创作积极性,造成不公平现象,与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不符。因此,在现行立法规定模糊、司法实践不足、学术研究甚少的情形下,更应对其制度内涵进行深入阐释,对其适用条件进一步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2.
汪琴 《现代商业》2012,(17):196
劳动经济补偿金作为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对劳动者工作、生活等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时经济补偿金制度立法不完善且实践中问题较多,因此,完善我国的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成为了迫在眉睫的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设立的目的为填补受害方的人身财产损害,抚慰精神,同时惩戒违法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逐渐暴露出其立法的不足。据此,从该制度现存的不足出发,分析完善该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库移民补偿分为经济补偿和政策补偿两种。当前尽管移民经济补偿已有较大提高,但依然存在移民补偿费偏低,补偿标准低以及对不同地域和身份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同等问题;政策补偿产生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有限,水库移民补偿大多不符合公平要求。为体现对水库移民补偿的公平性,水库移民立法应当规定以政府作为移民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确立移民补偿投资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以立法形式保证移民补偿方式的多样化;以法律形式规定给予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别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消防行政补偿制度作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合理之处;分别从立法、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消防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制度立法、补偿原则以及司法救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消防行政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叶 《现代商业》2012,(18):283-284
离婚作为婚姻家庭的一个重要方面,诉讼离婚法定理由则是调整人们离婚行为的基本准则,目前我国对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婚姻法》第32条"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一规定是当前我国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基本准则。本文拟通过对"感情破裂"这一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能够对我国的诉讼离婚法定理由的立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给资源禀赋地同步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增长,这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缺陷有密切关系。需要通过强化矿产资源立法,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理念,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引入生态补偿理念,改造矿产资源开发税费制度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郭杰  陈娜 《消费导刊》2013,(8):176-177
财产归属是离婚对夫妻双方争议的焦点。而房产归属是财产分割中的核心集点,虽然我国颁布了诸多法律文件对离婚时的房产归属进行了规制,但这些规定过于松散,确定房产归属的标准过于多样化,致使房产归属问题缺少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化、又加之立法的滞后性、不同延性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变性,使得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类型房产究竟如何分割,法律上也未明确界定。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立法中规定的房产归属作一个综合评述,并对立法上未明确的房产归属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代文明 《商业科技》2008,(28):247-248
“投资者”与“发行方式”是证券私募界定的核心要素,我国证券法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证券私募的要素做出具体规定,以有效识别相关概念和决定有关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成为了格外关注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我国现有养老保险转移制度存在立法规定模糊、统筹层次低和利益不协调等问题,急需明确立法规定、提高统筹层次和协调区域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