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总结梳理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实证研究及相关对策,分析全国范围内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以期为我国农户土地流转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回顾2000~2016年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文献,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实证研究及相关对策,分析不同区域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2000~2016年关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文献数量总体在逐年增加,文献中关键词出现较多的是土地流转、农户、影响因素、农地流转、Logistic模型和农户行为等。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Logistic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检验模型、Heckman两阶段行为选择决策模型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等4种。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总面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面积、农户土地流转形式、流转对象、流转合同和流转期限等都存在差异。众多研究者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农户行为和现状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建议。[结论]国内对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研究文献总数相对较少,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土地流转、农户、影响因素、农地流转、Logistic模型和农户行为等。研究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渐趋多样化。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略有差异,所提对策建议也相对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户的土地租赁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农户土地租赁行为的一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土地租赁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离真正农业规模化经营还相去甚远;土地租赁期限较短,契约不规范,增加了租赁的不稳定性;土地租赁主要发生在村组内部的亲戚、邻居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村组内部;土地租赁大多还是有偿的,而且地租以粮食(或产品)支付为主,现金为辅,支付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大量的农户家庭调查资料,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有丰富解释说明,且能对各种类型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且为正值;(b)在帮助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中,文化因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相反“∩”型分布发现;(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值时,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相似文献   

5.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土地质量退化,其中又以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开展土壤保持,控制土壤侵蚀发生是实施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这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的决策活动将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户经营行为分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江苏省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经营分化的经济差异及其成因。一农户经营分化概述文中划分农户兼业类型的依据是江苏省农业普查办公室确定的标准:以从业人员的主要劳动投向为准,将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户投资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农户投资水平高低是影响现在及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影响农户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支出等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研究农户投资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提高农户投资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另一个角度看明清时期的土地租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冈 《中国农史》2000,19(2):43-49
  相似文献   

9.
孙德凤  高伟 《农业经济》2000,(10):39-40
本文重点是探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村生产经营的农户的经营行为目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哪些因素又在对农户经营行为的选择起着主导作用 ?分析的目的在于对新世纪制订我国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主要是依据辽宁省海城、建昌、宽甸、阜新等地的农户的调查资料,该资料取得的时间为 1998年、 1999年二年,农户的抽取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并对调查上来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审核及加工整理。 这些调查资料是通过我们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寒暑假进行农村经济调查活动取得的。从调查点情况看,具…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Logit与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理论上,农地整治能提高耕地生产性收益与非生产性收益,降低劳动成本,但可能会增加土地和农机的使用成本,使得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实践中,农地整治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非农就业状况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研究结论:现阶段,为活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应加快推进农地整治、提高农地整治质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耕地流转价格,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增加城市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增加耕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运用产权理论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探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政策史流变、经济学意涵和制度性创新。研究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历了由辅助性到基础性再到决定性的历史转变,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也经历了改革探索期、改革发展期与改革深化期。第二,土地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学本质是土地转让权的赋予,赋予农户充分、完整且有保障的土地转让权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第三,未来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培育有效市场,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做好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建设有为政府,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依托,做好数量管控、用途管制和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de jure and de facto land market legal restrictions in the Tigray region in Ethiopia and the extent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and rental restrictions that were introduced in 2006 that state that not more than 50% of a farm can be rented out. The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the law among local Land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LAC) members, local conflict mediators and a sample of rural households are investigated. We find that the rented area restriction is commonly violated and not enforced. The law is circumvented by framing sharecropping as something other than land rental, although sharecropping is the dominant land rental contract in the region. When it is made clear that the law may hurt weak and vulnerable (often female-headed) households that are unable to farm their land themselves and therefore rent it out, the large majority of LAC members, conflict mediators and rural households are against the law.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6581个农村样本数据,本文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在考虑和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土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异质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房产市价、金融产品、商业保费和藏书量等因素对农民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距离和藏书量等变量对农民土地转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土地转入的创业效应更大。第三,土地转出对新生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老一代农民大,土地转入对老一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新生代农民大;土地转出对东北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土地转入对东部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因此,要以土地转入驱动转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价格不仅由市场供求决定,流转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最终成交价格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个粮食主产省获取的733户农地流转户调查数据进行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回归,实现对农地流转市场中农户议价能力的测度及分析。结果表明,第三方的参与、流转合同的签订均能提高农地流转的基准价格,亲戚、朋友之间流转时价格往往较低。流转价格无法用常规变量解释部分中,84.53%由流转双方议价因素所贡献,且转出户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使得最终成交价格高于基准价格。尽管第三方的加入及流转合同的签订增加了双方获得剩余,但净剩余仍无明显变化。近年农业政策及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使价格净剩余持续增加,农地流转双方议价差距不断加大,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建议政府对种粮土地流转价格超过基准价格的转入户实行价格补贴,以保障种粮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赤壁市实地调研,总结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发现在农地流转市场中政府缺位以及越位,政府定位不明使农地流转市场的建立障碍重重。经分析,相关法律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目标不一致是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做好农地流转市场服务工作,建立农地流转市场价格体系并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的管理,适当借鉴城镇土地市场建设和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努力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行的户籍制度令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分割,而城乡分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又使得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在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了解农民意愿,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的退出问题,成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耕地保有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和运河区外围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户籍—社保"联动改革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提出"户籍—社保"联动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三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土地流转的现状、结构变化和农用地效益变化,认为:三镇土地流转过程、特征与它们的经济状况有关。分析了影响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一般的农地制度创新,沿海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属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畴,其核心是土地开发权的界定问题。乡村工业化既推动了土地开发权从国家向集体转移,也影响了这一权利的配置方向。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乡村工业化模式形塑出不同的土地制度,珠三角的外资充裕型、苏南的外资竞争型、浙江的内生资本稀缺型工业化模式,分别产生了保护股民利益的土地共有制,强调政府统筹能力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与有利内生资本积累的"公有私占"的土地制度类型,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性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表明,评价土地制度的绩效,必须着重考虑具体的工业化模式。当前,中国正处于全球资本竞争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仍然需要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统筹土地开发权的优势,为建立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同时,也应当加强土地的再分配功能,保护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提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入分析食物安全、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12个国家挟贫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贫困农村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和程度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物安全广度不断扩大,但是食物安全深度却出现下降;食物获得能力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粮食自给能力有助于降低家庭的食物不安全发生概率;食物可获得性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市场方便度越高,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概率越高;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复杂程度和家庭温饱负担程度的提高,农户面临的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涵义、理念与我国现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范式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