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5):57-57
农发行日前在北京召开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决定,从4月份开始,CM2006信贷管理系统进入全行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 ,桂林分行信贷管理系统全面进入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工作阶段 ,7月份以来 ,自己对全辖信贷管理系统应用和维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 ,在桂林分行随着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信贷队伍的不断充实和信贷管理系统功能的升级完善 ,信贷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的采集在真实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比去年底进行系统移植时有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全行开始重视运用信贷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来指导日常的信贷业务工作。(一 )全行信贷管理系统共注册机构 2 86个 ,其中行 1 7个 ,部门 75个 ,营…  相似文献   

3.
从商业化经营的高度论加强农行信贷管理陈崇明,梁少云在现阶段,信贷业务仍然是农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主体。因此,信贷管理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信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高低。在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进程中,把信贷...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金融》2007,(1):63-65
农业银行自恢复以来,信贷管理工作先后经历了单纯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政策性贷款发放管理、从事“政策性与经营性”双重经营的贷款投向管理、商业化企业式贷款经营管理阶段,并逐渐形成以信贷管理新规则为核心的新型信贷管理文化,对防范和控制全行信贷风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受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我行信贷管理工作,无不烙印着农业银行沿革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本文通过近两年总、分行开展的信贷操作风险大检查及信贷管理工作大检查所表现的问题,就如何强化全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尽职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推行审贷分离和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强化信贷决策的体制制约和程序制约,是我国银行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管理,完善信贷经营权制约机制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农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管理的需要,先后在全系统推选行了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统一授信制度和规范信贷决策行为的若干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起了权责对称,责任明晰,决策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新框架。  相似文献   

6.
去年,农业银行系统开展了全面清理信贷资产的工作。在清理信贷资产的基础上,如何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一套较为严谨的信贷资金管理监测办法,对巩固清理信贷资产的成果,提高信贷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行信贷集约化经营的思考周学海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业银行信贷经营基本上是粗放型的,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低劣,制约了商业化经营健康发展。信贷管理是农业银行的基础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首要的是实现信贷集约化经营。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下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推广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该系统缺少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而贸易信贷数据综合利用系统完善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利用。该系统以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逐笔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并引入企业档案系统、出口收汇核报系统和进口付汇核销监管系统等数据,将这些数据信息搭建在同一数据平台之中,实现对贸易信贷数据的查询、汇总、分析和监管,并借助与贸易信贷管理相关的外部数据实现对贸易信贷登记数据进行事后核对。  相似文献   

9.
《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MS)是中国农业银行为加强信贷科学管理、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经过两年的潜心研制和开发的一个集信贷日常业务处理和信贷管理于一体应用系统,是农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采用业务数据集中管理模式,在总行、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行存款总额的不断增长,系统内资金利差的进一步缩小,金融市场逐渐由卖方转向买方的趋势,促进了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把信贷营销作为提高经营效益、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和最优途径。但是目前从农业银行实施信贷营销情况来看,在营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极大地制约着营销战略的顺利实现。本文拟从制约农业银行信贷营销的障碍因素分析入手,简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应对措施。一、农业银行信贷营销所面临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前CMS已经开始在全国农行系统推广使用。CMS的应用,对于规范信贷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协助信贷决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的。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CMS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无论一架战斗机的性能多么卓越,它无疑也需要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来驾驶。同样无论信贷管理系统的功能多么强大,它需要使用者有足够的能力充分运用这些功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制度制约+机器制约”能有效实现的前提,是有一批优秀的训练有素的人员来遵守制度的约束,并能保证机器制约的作用能在信贷管理中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在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农业银行在商业化、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认识。一、完善分级授权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信贷转授权工作农业银行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实行了法人授权管理体制,即由总行一级法人向一级分行授权,再由一级分行层层授权。从目前农业银行各级行信贷分级授权的情况看,有的管理行由于对信贷集约化管理理解上的不同,对信贷集权和分权把握得不科学;有的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已成为制约农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瓶颈。笔者认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必须抓好如下几个环节。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领导是关键。首先要提高各级行领导对加强信贷管理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转变重存轻贷、重放轻收的观念,并重点抓好组织存款和盘活存量。其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贷款收回这个环节上,加大清收到期贷款的力度,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再次要争取当地党政的支持,形成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合力。同时要选择那些资信好、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农行的基本客户,形成一种比…  相似文献   

14.
一、三年来信贷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2000年以来,我行根据总行颁发的信贷新规则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信贷新规则的落实。三年来,各级行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快信贷电子化建设,使我行信贷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全面推行信贷新规则,决策行为日趋规范。信贷新规则是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和经营行为一系列文件的总称,是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运行机理在农业银行的具体运用,也是农业银行主体业务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三年来,我行按照总行的要求认真抓好信贷新规则在全辖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了审贷部门分…  相似文献   

15.
农业银行总行不久前召开的信贷工作会议确定了业务经营在农业银行的中心地位,信贷是业务经营的主体。为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开拓经营,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信贷工作水平指明了方向。从我区农村信贷工作实际情况出发,要贯彻落实业务经营在农业银行的中心地位这一经营思想,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自2000年开始进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外部市场相比,我们的信贷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农行信贷管理面临的外部约束与内部障碍的分析,提出我行信贷经营管理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一、农行信贷经营与风险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信贷管理微机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信息电脑处孙宝如,武源军农业银行晋中地区中心主行信息电脑科任春爱一、系统开发的原因和目标信贷管理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信贷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银行的自身效益,而且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由于管...  相似文献   

18.
任茂谷 《新疆金融》2007,(B11):102-106
农业银行自2000年实行信贷新规则以来,自上而下,致力于改变粗放的信贷管理状况,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建立新的信贷管理决策机制。2004年起,实施贷后管理工程,建立贷后管理责任机制,标志着开始全面建立以防范风险、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的信贷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金融工作,也给农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如何提高农业银行经营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制约农行利润的主要因素1、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吸收低成本资金力度不够。一方面,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调,促使许多客户提取银行存款转入投资渠道,影响吸收低息存款来源;另一方面,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款竞争加剧,流失大量农村资金,农业银行在“农村阵地”筹资面临严峻挑战。2、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严重…  相似文献   

20.
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一项基本信贷制度,具备控制风险、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竞争高端客户的功能,它既是信贷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而合理地核定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是客户授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在当前的授信及授权管理制度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