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了不良资产的接收、管理、处置等业务,提高了以资抵债资产保全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了以资抵债资产保全工作的发展。但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少数基层经营行对在抵债资产的接收、管理、处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未能进行正确的核算与管理,妨碍了以资抵债资产保全工作的开展,出现管理上的弊端,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一、抵债资产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郭升平 《新金融》2003,(11):26-28
随着压缩不良资产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以资抵债来保全资产.通过以资抵债,商业银行在成功地化解了大量不良资产的风险的同时,也出现了通过以资抵债掩盖不良资产、抵债资产质次价高及抵债资产长期挂账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资抵债业务的特点和现存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若干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促进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行抵债资产呈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存量抵债资产还未能及时处置变现,新增抵债资产又在不断产生,如此下去,银行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量房地产、机械设备等财产所有权的拥有者。若无科学的管理办法、宽松的配套政策和有效的变现渠道,极容易使银行因接收抵债资产而造成新的风险和损失,严重影响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加强抵债资产的管理,规范抵债资产的核算,加速抵债资产的处置,已成为级银行经营管理者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现就基层银行以资抵债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略抒管见。一、以资抵债的难点银行实施以资抵债的目的是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分行严把抵债资产接收、保管、处置关,努力降低、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至2005年6月末,该行共对13户企业实施以资抵债,接收抵债资产总额3027万元,抵偿债务金额3027万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1%,占不良贷款余额的1.8%,其中:接收不动产2922万元,动产105万元.处置变现抵债资产3户,处置变现抵债资产金额484万元,处置以资抵债本金结转本金损失158万元.目前,全行尚有抵债资产总额2543万元,涉及10户企业,抵债方式全部为协议抵债.现有的抵债资产管理有序,没有发生人为因素造成资产损失、灭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受到资产重组,产权多元的内在牵引,以资抵债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在抵债资产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资抵债对于保全金融债权、减少资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抵债资产也面临诸多风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控制抵债资产的接收、切实加强抵债资产的管理及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是健全组织,规范抵债资产管理。自上而下建立抵债资产台账卡片或登记簿,定期向市联社报送相关统计报表,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二是把好抵债资产“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新增贷款要严把“三查”关,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贷款;对取得的抵债资产应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定价,减少低价高估现象。三是切实做好以资抵债物资的保管和维护工作。联社对基层社抵债资产应做好督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资抵债对于保全金融债权、减少资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抵债资产也面临诸多风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控制抵债资产的接收、切实加强抵债资产的管理及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银行清收、盘活不良资产过程中,当债务人无法以货币形式归还所欠债务时,以资抵债成为保全信贷资产、化解风险、降低资产损失的一个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银行抵债资产的管理成为一项重要业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资抵债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市场、管理、中介和政策等因素影响,抵债资产实际价值在管理、评估和处置中不断"缩水",形成所谓的抵债资产"冰棍效应"。金融机构如何构建有效的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机制,削弱抵债资产"冰棍效应"意义重大。一是市场价值损耗,有效资产缩水。《物权法》第180条规定的七大类  相似文献   

11.
以资抵债作为农村信用社保全信贷资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日益显现。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接收的抵债资产越来越多,但是抵债资产在农村信用社资产结构中只是货币资金与实物的表面互换,实现不了等额货币资金回归,而且多数抵债资产不能立即变现,形成无效或低效资产的长期占用,抑制了信用社资产的流动性,加大了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二次风险。因此防范农村信用社在以资抵债过程中的风险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抵债资产是银行实施以资抵债而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属于自有资产,具有高风险性。外部环境缺陷、内部管理缺陷以及自身的先天缺陷造成抵债资产损失通过采取审慎接收、实施集中管理、加快处置步伐等措施,以提高抵债资产处置受偿率,降低抵债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资抵债是我国金融机构特有的不良贷款转化形式。近年来,为了保全部分濒临灭失的信贷资产,基层行接收了较大数量和额度的抵债资产。本主要以农行基层行抵债资产处置为例,对导致基层行抵债资产处置效率低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抵债资产处置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抵债资产是指银行在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时,因债务人、担保人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经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或经法院、仲裁机构裁定,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用以折价抵偿银行部分或全部债权的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近年来,围绕全行"降比增效"的中心工作,随着高强度清收工作的不断深入,部分债务人的现金偿还能力越来越弱,以资抵债已成为清收盘活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农行抵债资产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截止2003年6月末,湖北省农行待处理抵债资产科目余额已达12.5亿元,以资抵债对农行清收工作的贡献逐年增大,地位日渐凸现,如何有效地处置数额庞大的抵债资产已成为我行清收盘活中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  相似文献   

15.
楼爱眉 《财会学习》2009,(10):45-46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税环节较多,政策规定也较为复杂。各商业银行在企业抵债资产税务处理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是目前银行系统税务检查的重点。笔者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了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处置等涉及的税收政策难点和疑点,以期能帮助金融企业更好理解和掌握与抵债资产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有效规避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已成为商业银行收回债权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和银行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法院执行方式、资产评估方式、拍卖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银行被动接受以资抵债的风险日益显现。论文将对诉讼过程中和抵债资产接收后的风险作详尽探讨,并就商业银行加强以资抵债风险防范、减少资产损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纪建  王冠芳 《金融会计》2006,(11):12-15,34
2005年5月财政部出台了《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不但规范了银行抵债资产的管理,还统一了抵债资产账务处理方法。《浅谈银行抵债资产的会计核算》一文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对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解读,比较了《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相关内容的异同,并对抵债资产收取、保管、处置等环节的会计确认、计量等进行了探讨,该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压缩不良资产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以资抵债方式来保全资产。抵债资产是指商业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及财产权。近几年,这种方式已成为清收、压降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之一。监控和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尤其是抵债资产,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而且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金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9.
在以资抵债的资产评估中,其抵债和处置两种情况下的评估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别。出现这种偏差是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应用于不同经济行为的正常反映,是不同价值类型揭示不同价值的必然结果。两种评估结果可能存在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置抵债资产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管理就成了商业银行今后工作的重点。文章从抵债资产管理产生的背景、难点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