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的人民内部矛盾有社会差别问题、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突发性事件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协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在所难免,征地补偿安置,是一个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拆迁安置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如何使拆迁补偿向合理化、规范化、合法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下降、员工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很大,通常发达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与发展程度较高。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及对改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明丽 《现代经济》2009,(12):29-30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同时,已经开展了社会评价,本文从社会评价的含义、发展、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及方法和社会评价具体操作的关系,以及我国开展社会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角度加以思考,旨在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发展和谐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弱势群体,作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可从经济学和制度学两方面进行分析。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要从社会发展观念及国家比较优势战略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但社会保险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只有处理好替代率、费率、投保期、收入检验等问题,才能使社会保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本通过对我国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来源、构成、劳资关系以及他地收入支配使用等情况的具体分析,力图揭示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经不仅限于解决就业、赚取利润和缴纳税收的功能,人们更希望企业能有效地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关心环境和生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比较淡薄,要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除了我国企业自身努力外,政府也负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诚信是一个重大的法治和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也暴露和突出了不少社会问题。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有的是消极的,起破坏作用。诚信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0%,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在未来15~20年,将有5~6亿农民成为城市市民,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城市社会问题高发状态,诸如土地问题、就业问题、城中村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城市改造问题.社会犯罪问题等。对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立场上来加以认识,必须站在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角度加以评判。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公共财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它的不完善也导致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衡量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需求一直是公共经济学的热点领域。20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围绕公共产品均衡供给与需求关系、公共产品需求识别方法及公共产品影响因素与供给政策改善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评价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公共产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社会中主要通过行政行为进行社会治理相比,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降低社会成本、调节社会运行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一项政策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又继续被保留下来了,就可能会发挥极其消极的作用。因此,及时、有效地终结一项或一系列错误的或没有价值的公共政策,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更新与发展、推进公共政策的周期性循环、缓解和解决公共政策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优化和调整公共政策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仅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兴衰,更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公共部门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职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公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公共部门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分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民生问题不仅影响公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相对而言幸福指数存在内容过于宽泛,人为操纵因素,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民生指数则具有评估内容客观、更具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和衡量标准明确等特点,积极开展民生指数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品”,不但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反而造成了市场失灵。由此,社会保障同公共财政发生了联系,进而内在要求规范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关系的公共财政立法。在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与规范社会保障所需的公共财政立法供给不足的矛盾要求增加法律供给。应从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人手,在宪法中增加相应条款,并制定国债法,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制定进程,制定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思想道德基础,它要求每个公民时时处处都选择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养成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品质。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的社会特征是中国公民缺乏公共精神的社会根源,因此发展公民社会以培育公民公共精神是一较佳选择。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国情为基础,发展高质量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农村社会阶层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这对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完善目前正在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目前嘉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农村阶层分化不到位,以及群体性和组织性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正确认识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规律,不断增强它的群体性和组织程度,对促进农村政治发展的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实现的目标,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依法理财等指导原则。公共财政要通过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