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经营管理》2006,(4):12-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做好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进一步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多予少取放活”“、以工补农…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村》2006,(3):32-32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盛最近在重庆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表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始终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杜绝新农村建设中先用后批、边用边批、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坚决制止“以租代征”、以预审代替审批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3.
新视点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和农民切身利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期特稿刊登李炳坤的文章《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提出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两条原则,重点做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地制度改革、土地市场和农民宅基地四个环节的工作,阐述了当前国家改革征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政策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值得一读,加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对国土资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指出,国土资源系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在以下方面应该而且能够大有可为: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二是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是要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四是要加快土地征收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改革,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六是要努力推进基层国土部门建设;七是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布署的重要工作,与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笔者建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八个方面切实发挥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一:加快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村级和集镇建设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建设中心村、改造城中村”。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要通过优化镇村布局,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引…  相似文献   

6.
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工作责任,健全落实机制,大胆开拓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有效实施和“三增”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  相似文献   

7.
李敬峰 《农业经济》2007,(12):48-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又长期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土地、人力、信息、资本和管理等多要素的重新组合。县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将落实土地政策法规与促进生产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深化征地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等措施,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各级工商机关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要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努力提高支持“三农”工作和保护农民利益的自觉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滨海县国土资源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一是做好土地规划文章。将规划修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利用总体姚划修编工作。在确保全县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乡镇建设规划、村镇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朋地范围和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做好土地整理文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我们应该贯彻落实好《决定》的精神。第一,当前就是要落实好土地延包工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我区的土地延包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领导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问题是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时期,农村地质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妥善处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要从思想认识、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实施保护与治理恢复、理顺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加强农村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我国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制度尚不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位,导致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应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土地、矿产资源等方面对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地的“十一五”规划从耕地保护、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规划计划等方面对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了解各地“十一五”规划,将有益于推进国土资源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农地保护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回顾我国农地保护历史过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农地保护的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农地保护应以数量保护为基础,以质量保护为重点,以生态保护为支撑,完善农地保护机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对实现农地保护目标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台湾农地政策的演变、土地使用管制、农地重划、应对世贸组织对策等方面的情况和所获得的五点启示 :(1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 ;(2 )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农地实施保护 ;(3)土地使用管制具有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 ;(4 )农民直接参与农地重划 ;(5 )农地释出政策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甘肃农村土地流转主要表现为流转总体规模较小;流转方式多样化,以出租、转包、互换为主;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流转规模大;承转主体以农户为主。通过与浙江、江苏等农地流转发展较快的地区对比,认为甘肃省农地流转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农业生产的利益驱动性不强致使各类经济组织(特别是涉农企业)参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对流转农地需求不足;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落后的非农业产业发展,致使甘肃省农民对土地具有过分的依赖性,加之思想认识上的局限,使农地供给积极性不高;而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又进一步限制了农地流转供需主体交易的发生。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农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