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启发培养学生想象力之“本”:善于观察,建立“为什麽”的求积压欲,是建立想象力的前提;大胆的假设,勇于实践是想象力培养途径和成功之路;求“变”是爆发想象力的导火索,博学多能是建立想象力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启发培养学生想象力之“本”:善于观察,建立“为什麽”的求积压欲,是建立想象力的前提;大胆的假设,勇于实践是想象力培养途径和成功之路;求“变”是爆发想象力的导火索,博学多能是建立想象力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想象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切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科学发明是以想象能力为前提。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刘志斌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6)
舞蹈不单纯是一门肢体艺术,它更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的产物。他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表达,更是在发挥想象力表达情感的过程。缺乏想象力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生命力的。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与想象力的关系以及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进而对如何培养想象力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上个世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二十一世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创新。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抛弃应试教育的老观念.更新思想,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新型人才。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改变以前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满堂灌”“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式等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和创新思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9.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基本诉求,是语文教学应有的目标指向。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要营造多维的想象空间,开辟有效的想象路径,并进行专项的作文训练,以达成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艺类学生在工程制图课程学习中,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根据这类学生有绘画特长的特点,提出了以基本立体为导向、利用实物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设计素描与图形语言的想象力融合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丰富及深化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设计创新及教育创新的一座桥梁。设计素描给图形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天地,完成形象与形象之间的结合,徘徊于设计思维思考和视觉创意的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图形语言设计。想象力作为设计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素描给予图形语言的广阔的思维方式。它将一种逻辑性、纵深性、合理性安排在图像图形之中,同时又让我们在规律性的引导下开创出无限的想象与感动,看似千奇百怪但又是那么的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历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学历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记历史笔记的能力、口述历史的能力、利用地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思维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有目的、有意识,循序渐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习惯,也就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演讲家郑渊洁,一个人坚持25年一直在写一本月刊,成为世界纪录保持者.令人不可思议。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这源于我有隐形的翅膀。”我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这隐形的翅膀,不就是想象力吗?小学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这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操中空间想象力的概念、意义、功能与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培养运动员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为竞技体操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20.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有大约40%为理工科学生,而我国的工程师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制度建设却还没有及时跟上步伐,高等工程教育形势还十分严竣;德国工程师教育作为世界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成功模式之一,素以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所称道。本文试从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入手,探析该模式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力图我国的工程师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