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婺源盛产绿茶,历史悠久。婺源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三大特点,在国内享有盛名,长久地享誉欧美和苏联等国家。1935年纽约出版的《茶叶全书》称:“婺源茶不独为路庄茶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婺源县传统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为了把婺源茶叶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去年全县茶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婺源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强化“茶叶兴、婺源兴”的产业发展意识,力求“以叶兴业、齐心创新”,运作好一个茶叶品牌,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促进茶叶龙头企业蓬勃兴旺,走大企业、大联合、大品牌、大发展之路,以茶叶产业化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推进茶叶产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婺源县委、县政府出台的2004年茶叶经济富民强县目标是:实现…  相似文献   

3.
老区特产     
江西婺源县盛产绿茶,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唐代陆羽所撰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就有“欲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舍杂》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时期,婆源绿茶被列为贡品,获责靖票斋钦赐金字牌匾。  相似文献   

4.
让名优茶更放异彩刘建平,施晓梅进入80年代末期,由于传统系列茶叶市场疲软不振,茶叶产销形势十分严峻,名茶"婺绿"一度出现困惑。近年来,婺源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婺绿"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93-1995年,...  相似文献   

5.
婺源盛产绿茶,早在唐代就有“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美称。建国后,婺源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6.4万亩,其中可采面积13.2万亩,1989年全县毛茶总产量达11万担,提供税收880多万元,比1986年翻了一番;几年来,每年出口创汇都达到1000多万美元。茶叶已成为婺源县重要的经济支柱,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富县富民的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6.
《中国合作经济》2009,(2):39-39
档案馆 湖南省石门县生态壶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壶瓶山”牌绿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年销售额12461万元,出口额3411万元,年利润786万元。2004年,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7.
婺源颂     
婺源——地处江西东北部。县城紫阳镇南距上饶150公里,西距景德镇80公里,北距安徽黄山市120公里,是镶嵌在黄山—婺源—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婺源——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素有“书乡”、“茶乡”美誉。自唐代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以来,人才辈出。文化遗迹遍布乡野,古建筑、古洞、古树和古文化“四古风韵”,绿茶、中华荷包红鱼、龙尾砚、雪莉“四色”特产,享誉古今,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茶叶之乡,可也许您还不知道,在普洱当道的今天,真正的"国饮"是绿茶。国家一级评茶师伍成朋深谙绿茶之道: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保存了鲜茶叶绿色主调。中国最先发明绿茶制法,明朝时期,绿茶制法越来越多,如由烘青到晒青和炒青,最后通过炒制绿茶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婺源,这座遐名远近的“绿茶之城”,自古人杰地灵,尤其是山、水、桥、亭、石、树、涧、滩浑然一体,得天独厚的景观更令人赞不绝口。难怪唐宋以来便成游览胜地,渊远流长。为今婺源民间旅游融合传统、现代风味,不失古朴淳香,又添新俗时貌,颇其特色。  相似文献   

10.
婺源县盛产绿茶,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8万亩,1987年茶叶产量达9.5万担,比1986增长9.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茶农增益、财政增收、外汇增加、企业增利四个同步增长。1987年毛茶总收入达到了25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全县农业人平增收30元;提供税收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创汇1000万美元。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毛茶产值占20.8%,税收总额中茶叶税收占28.5%,外贸出口总额中茶叶创汇额占90%以上,可见茶叶在我县老区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非抓紧抓好不可。  相似文献   

11.
陈大林  董鹏 《老区建设》2010,(17):31-33
上犹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环境,农民群众种植茶叶由来已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绿茶之乡”。当地群众一直“把山当作刚来耕、把茶当作稻来种、把茶当作花来护”,  相似文献   

12.
婺源是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素有“四古”传承、“四特”扬名,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乡”和“中华红鱼之乡”,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通过了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相似文献   

13.
泉州运动鞋在国内有“三分天下有 其一”之势,而“三兴”牌运动鞋以其卓越 的品质在全国制鞋业中更是独树一帜。 从1995年开始,“三兴”运动鞋被国家农 业部连续三年评为“中国乡镇企业名牌 产品”,还获得第二届2000年现代生活 精品博览会金奖和国际服装鞋业博览会 金奖。“三兴”企业1996年被中国国际商 会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三兴”两个字缘于三个年轻人希望 集大家之力为企业带来兴旺,因为三兴 公司是由三个年轻人创办起来的,之所 以有今天这番佳绩,除了三人的鼎立合 作外,还得益于正确的 经营管理理念。 …  相似文献   

14.
游昰飏 《中国西部》2012,(8):160-161
不知从何时起,赏油菜花已成为踏春的重要旅游路线之一。“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以油菜花闻名海内外久矣。每到春时,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构成了一幅五色杂陈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15.
李烈 《福建经济》2002,(2):31-32
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据统计,2000年全省茶山1289.13万公亩,产茶12.35万吨,其中红茶0.17万吨,绿茶7.29万吨,乌龙茶4.77万吨,其他茶0.12万吨,共创产值8.96亿元,但近年来,我省茶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种茶效益有所下降。如与1999年相比,我省茶山面积虽增加46.86万公亩,总产量增长0.46万吨,但总产值却减少1.18亿元,减幅达15%,出现好茶叶卖不到好价钱,茶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茶业结构不顺、企业管理不善、市场流通不畅等,造成小茶农与大市场,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导致茶叶生产无序竞争、质低滞销,企业生产亏损,茶农毁茶抛荒、茶厂关机停产,处于“由盛转衰,步履蹒跚”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杨青 《中国西部》2013,(25):126-127
古人有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评断,也同样适用于好茶.产自海拔1500左右的西岭雪山山间,成都九如村茶叶力推的高端绿茶品牌“西岭早雾”,在名山雪水滋养下,自成风骨. 形如弯弯月牙,色如山间翠柏,淡淡白毫镶边,茶芽自带清香,丰韵天成,这就是成都九如村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九如村)经过老茶树改良、独创混合杀青工艺、秘制揉捻后的“西岭早雾”.  相似文献   

17.
“茶香溢商洛,泉茗先为佳.”这是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启坤研究员1988年6月15日在陕西举行的名茶评审会议上,当场为“商南泉茗”书写的赞词,也的的确确是商南茶的真实写照. 近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揭晓,商南县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秦园春”牌秦园皇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秦岭泉茗荣获特等奖;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双山”牌商南绿茶、商南县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秦露”牌金丝雾峰荣获一等奖.商南县选送的茶产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未检出,这是商南茶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步子不稳,效益不高,这是婺源县财政收入的主要制约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1、受茶叶市场疲软影响,支柱财源锐减。婺源茶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其产值占全县四分之一,税收占三分之一,重点茶区占二分之一。八十年代,全县共生产毛茶83.3万担,加工精茶78.3万担,实现产值1.9亿元,提供税收4772万元,创汇5858万元,贡献是突出  相似文献   

19.
台湾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产制的茶叶包括绿茶、包种茶、乌龙茶及红茶等,其中包种茶、乌龙茶更是闻名世界。早期台湾的茶叶生产主要以红茶、绿茶外销为主,外销量曾占总产量的75%~85%;1980年以后,由于劳动力缺乏,工资上涨等各种因素,台湾茶叶逐渐丧失外销竞争力,转以内销为主。加入WTO后,特别是未来开放祖国大陆茶叶“进口”,台湾茶叶产业将会面临进一步的冲击。1.台湾茶叶产业发展沿革根据史书记载,早在300多年前在台湾便发现有茶树生长,但这些茶树大都是野生茶…  相似文献   

20.
作者︵左二︶在产品展示会上考察调研婺源是个山区农业县,33万人口中有28万是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的渴盼作为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取得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可喜成效。一、紧紧扭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好特色文章。2003年,我们根据建设“绿色婺源”的发展定位,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做特色文章”的思路,积极推进4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4万亩有机茶、2万亩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