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舒允 《科技和产业》2022,22(3):132-137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契合了这一发展理念。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正方兴未艾。文章首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3年来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进而从企业微观与政府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针对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着重为我国汽车企业提出了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开展与国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等政策与建议;最后阐明我国政府当前应以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径与产业方向作为近、中期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首选这一立场与观点。  相似文献   

3.
覃嘉 《特区经济》2010,(10):239-240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私人购车消费开始起步,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本文聚焦于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对波特模型的补充分析,对当前的产业竞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内的一个新兴方向,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2015年,《中国制造2025》首次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江苏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集群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总结了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以苏州相城区为例,对政策环境、产业基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江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组织架构、壮大车联网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基础建设、开展全域示范应用等建议,对助推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并连续两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这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大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按照汽车产业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要具有领先世界汽车产业的能力,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要适度超前发展,这其中,汽车密封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作为行业翘楚,中国优秀的汽车密封系统供应商——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在汽车密封系统市场独占鳌头。与9年前相比,万源瀚德现已步入第二次腾飞发展阶段,已实现对一  相似文献   

6.
在博世、克莱斯勒和通用等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之后,世界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的态势更加明显。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大调整过程中,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能将更多地向中国等地转移,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汽车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7.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探因与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彦  侯先荣 《特区经济》2007,224(9):39-40
本文概括介绍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原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从模式的竞争力、持续性、风险、适用前提条件以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方面对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于2009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大省,2012年上海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9.42万辆和203.2万辆,  相似文献   

9.
天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  马艳华 《特区经济》2009,240(1):56-58
分析汽车产业选择集群式发展的意义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天津市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条件,并提出天津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建议,以求走出天津汽车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俞斌  刘慧敏 《浙江经济》2005,(11):42-43
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产业面临着跨国汽车集团更为严峻的挑战。浙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区域,不仅有生产企业20多家,而且汽车消费增长居全国前列。因此浙江的汽车产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生存和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历史与现状、生存与发展,经济型汽车的特点、人民的收入水平和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态势,以及浙江特有的人多地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研究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寻找到了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并探析了政府在相关方面的任务,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郝明军  胡滨 《魅力中国》2014,(25):116-116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汽车工业面临的长期共同挑战。近几年,全球能源与环境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巨大冲击,推动世界各国加快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掀起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一轮热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访谈和数据搜集,应用UCINET软件绘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联盟网络图,细致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联盟伙伴选择、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和组织管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超越和管理超越的两大超越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青 《中国经贸》2009,(17):66-68
在博世、克莱斯勒和通用等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之后,世界汽车产业进入调整期的态势更加明显。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大调整过程中,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能将更多地向中国等地转移,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汽车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
汽车产业是广西的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广西汽车产销迅猛提升,汽车产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实力不断提高,创新研发投入对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研发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研发费用奖补等不同维度考察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情况,发现广西汽车产业存在研发人员投入下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不足、本地零部件性能难以达到技术要求、研发投入对提高产品附加值效果尚未显现、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连年大幅下降、缺乏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新能源汽车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因此,广西汽车产业应全面落实汽车行业复工复产措施,优化汽车产业创新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科研攻关,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加大汽车产业人才引育力度、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而推动广西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曹永琴 《上海经济》2012,(11):32-34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大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研发中心雏形逐渐显露。2000—2009的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21%,而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37%。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汽车厂商扎根中国,中国汽车研发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桥头堡,正在以其地理、人才、制度环境和汽车产业集群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一大批汽车研发中心,一个崭新的国际汽车研发中心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9.
辛辰 《西部论丛》2006,(2):19-22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辐射面宽、带动性强的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世界上主要产业之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对汽车产业已开始新的一轮调整,大集团、国际化将是企业重组的重点。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西,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强有力地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近年来,汽车工业一跃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广西汽车产业整车已形成微型汽车、中重型载货车、客车及乘用车、农用运输车为主的产业布局;汽车零部件已形成以车用内燃机为主的产业布局。迅速崛起的广西汽车工业越来越备受行业瞩目。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广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毅先生,力求全面了解广西发展汽车产业的先进的经验和独特的运作模式,希望能对西部其他省区的汽车工业发展产生促进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中国汽车业的增长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增长全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汽车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居于龙头地位。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