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与市场密不可分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就必然提出市场问题。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如何,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周殿昆 《财贸经济》1990,(11):37-3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把计划与市场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搞好物资流通中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发展物资流通产业和深化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秩序,这是我国新旧体制交替和转换过程中的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遵循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要求,逐步建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新机制、新规范,为改革创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生产资料市场,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迅速并自发地形成。由于我国所需要培育的生产资料市场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市场,就必须防止并克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发经济状态下的市场出现,因此,如何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并促成其发育,对重构我国市场体系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改革物资流通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基石。从我国物资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要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原则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社会主义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长达十年之久。去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再次呼唤着人们围绕新体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换脑筋。  相似文献   

7.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及其内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商品经济加一个限定词“有计划的”,是指在国民经济总体上的、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计划,是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所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当采取国家掌握  相似文献   

8.
杨光川  王丕典 《商业研究》1990,(2):23-25,39
<正>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体系,这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统一管理社会商业,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8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后,在90年代初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对今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我们现在提出用市场经济概念代替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就必须用  相似文献   

10.
小议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王德海,尤玉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理论的确立,不但是对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逻辑延伸和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且是对...  相似文献   

11.
徐从才 《财贸研究》1990,1(4):44-48,1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初步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的新一代合作经济。这新一代合作经济的发育和成长,事实上构成由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在经济组织形式方面的条件。这就决定了联产承包制普遍化之后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主流,为什么必定是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关系。我国农民普遍选择了在合作经济内部中实行成员独立经营决策的方式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2.
乔刚 《财贸经济》1991,(10):13-18
一、对我国市场发育现状的基本判断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变化,就是市场体系有所发育,市场调节的作用有所扩大,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换为新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转换过程本身,就意味着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否认,10余年来的许多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朝着建立和发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这样一个方向来努  相似文献   

13.
一、税利分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绝不是旧体制的恢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本精神,这种经济运行机制除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外,主要就是有计划指导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增强企业活力的经济体制。因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决定》突破了那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决定》的学习,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的论断,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是各项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从这一点出发,就必须在计划管理中十分重视运用价值规律,十分重视运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点,应当是我国经济计划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误解,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看作是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必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些重要论述为培育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和建国以来的实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经济系周振华、刘志彪、姚诚、施建军和张二震同志合著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概论》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应作者的要求,我读过他们的书稿,觉得这是一部富有新意的市场理论专著,乐于为本书作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自然地把市场问题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商品经济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协调机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总和,就是以市场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不排斥市场机制在组织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一、价格改革关绕不过去价格改革所以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关口,主要理由有以下五个方面。其一,价格改革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转向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必过之关。在商品经济中,不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还是商品经济的其他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有二:(1)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从而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者,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展;(2)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是多元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也是多元的,国家所有制并非唯一的和最高最完善的所有制形式,这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已经出现加快的趋势。企业股份制正在扩大试点。市场调节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现在是到了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既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又是有计划市场经济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