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动力,而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近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核心来抓,紧扣占张掖市人口80%的农民问题审视"三农"工作,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工农联动,努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历史性破题.  相似文献   

2.
武鸣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辖县,农业人口占84%,是农业大县,全县有16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1998年县政府提出,到2003年建成农业强县.武鸣县农村信用社把准以农业、农民、农村经济为主的经营基调,结合本地农业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子.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实施了"五个转变",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养了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了一批农村信用社的优良客户群体.自1997年以来,全县16个信用社累放各项贷款3.9亿元,占全县金融系统总投放量的70%,其中累放支农贷款2.7亿元,占金融系统对农业投放的80%,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强县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甘肃省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主题,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丰收,2009年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80元,同比增长了9.41%。全省在农业经济保持稳定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行惠水支行紧密结合县域实际,以水电、农业产业化等"三农"关联市场客户为服务重点,增加涉农贷款投入,积极服务"三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2007年9月中旬,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956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水电、农业产业化等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险支持体系的一部分,在防范和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民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农村保险覆盖率低,要拓宽农村保险领域,发挥保险中介作用,创新保险品种,加快农业保险立法,促进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地处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市萧山区,行政区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下辖22个镇、4个街道,739个行政村、155个居民区,人口114.6万。其中农业人口88.6万,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65.4万亩。近年来,他们利用自身的经济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型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2年,全区农业产值达到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36元,比上年增长8.6%,与1998年人均收入5510元相比,净增1826元。都市…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鄂尔多斯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手段,引导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2007,(11):35-3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的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为目标的自发性农业经济组织的出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金融》2007,(12):I0002
1951年3月,当川南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在泸州市黄舣成立以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农村信用社已走过了56年的辉煌历程。50多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为构建江阳区和谐新农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伊春市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引导扶持农民产业大户走专业合作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产销大户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格局,对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的聚集拉动效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这一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当将其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1.
《西南金融》2006,(6):I0003-I0004
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信用社联社成立于2004年11月26日。一年多来该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增强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问题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民、农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这是因为农业的根本地位,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至关重要.为此我国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 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为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联社所辖13家信用社(部),55个分支机构,现有从业人员453人.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牢固确立以农村为主要服务阵地,以农业为主要服务产业,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三农"服务方针,着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在以"和谐、向上、进步"的工作氛围中,全方位培育、繁荣企业文化,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形象,增强了竞争力,在支持"三农"经济及县域经济中实现了社会和自身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04,(9):1-1
今年春天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像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那广阔的田野,极大地推进了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改革的进程。农业、农村、农民三大概念的形成历史久远,三者一般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就其基本范畴来讲,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总体说来,就是正确引导农民走社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保险的任务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解除农业风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发展农村保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为主体,农民为基础,政策倾斜为依托,各级部门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谋求农村保险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武冈市是个传统农业大市,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现有耕地65.6万亩,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核心产区之一、邵阳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建设100万亩粮食主产区核心县(市)。为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武冈市以整合资金规模开发为手段,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导产业集约区为目标,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坚持"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奖罚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使之在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村繁荣、服务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以张家口市为例,从金融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瓶颈,并就如何撬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提质提速,带动"三农"经济发展提出了金融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农村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新疆呼图壁县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面积9393.6平方公里,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0%。农业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是当前我县农民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收入来源。由于农业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不能持续稳定地增长,致使农民生活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一方面,该县地处沙漠、戈壁边缘,年降水量少,地表蒸发大,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天山山脉雪水和地下水。由于前几年为加快农业的发展,连年进行开荒造田,使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何林祥在学习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强调指出:"农业银行必须以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九亿农民的服务方向,加大信贷投入,搞好金融服务,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再立新功"。然而,透视近些年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运行走势.农行在支持服务农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看拟越来越小,并且其自身业务经营亦是步履维艰。导致这种格局的滞碍因素何在?农行又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服务"三农"中的特有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的增长?这是目前各级政府和农行部门亟待共同研究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尹修毅 《武汉金融》2001,(11):47-4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加大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致富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业信贷投入存在较大的障碍,制约着农业的有效投入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拟结合实际,分析农业信贷投入面临的障碍及成因,以寻求增大农业信贷投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