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琳  钱慧 《经济论坛》2001,(6):24-25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截止到1999年12月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1518.3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57.9亿美元,增长4%。在这些外债中,中长期外债余为1366.5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5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警惕中国外债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外债指标调整以来中国短期外债的超标,以及2003年下半年以来,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条件下,外债规模的急剧膨胀,再次将中国外债风险管理提到议事日程。对此,尽管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已予以充分的关注,但其着力点集中于外债的短期静态指标考察,包括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和短期债务率等,很少从动态的角度去考察其长期内的潜在风险。本文则试图借助于国际外债风险的经验指标,对中国外债的短期和长期风险予以综合考察,包括:可偿付性风险、结构风险和动态潜在风险,并就新形势下,如何防范中国的外债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肖贺波 《经济师》2014,(12):48-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联系更为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债规模的扩大,我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随之增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债结构不科学,国际商务贷款占的比例太大。文章分析了我国外债风险情况和外债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外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相似文献   

5.
我国短期外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起我国短期外债快速增长,这可能是国际投机资本进入我国的表象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短期外债的规模及结构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采用一系列措施管理短期外债以严控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措施是得当和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在开放的经济体下,只要汇差、利差及贸易顺差等因素存在,其所诱发的资本流动就不可避免,最终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刍议外债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1979年恢复对外举债以来,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已达130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国。虽然我国有关外债风险的指标如偿债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目前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2],但外债规模的迅猛增长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外债风险管理是导致自1997年7月以来不断深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目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式下,如何防范外债风险,从而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外债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而提出规避外债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及宏观基础,以求对我国外债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合理利用外债能够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在利用外债的过程中,出现了投向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其中有政府管理上的错位问题,还有对债务人的管理约束不够等问题,为了充分有效利用外债,外债管理应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钱慧  柳琳 《经济论坛》2001,(5):24-25,30
实践中各国确定本国的外债口径并不一致,各种国际金融组织的数据来源渠道不同,因 而对外债的统计结果也不完全相同。尽管如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 行和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对外债却有一致的认识,通常称为"核心定义",即"外债 (总额 ) 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契约性负债的数量,这种 负债或是须偿还本金 (不论是否支付利息 ),或是须支付利息 (不论是否偿还本金 )。"   一、我国外债定义和系统观点下的外债管理   参照核心定义,我国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把外债定义为…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但无专门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本文对比外币外债的管理模式,从人民币外债管理目标人手,对人民币外债管理方式进行思考,对人民币外债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人民币外债借用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把举借外债作为筹措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方针,十几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举借外债对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部产生了积极意义。相应地在外债借、用、管还各环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运行机制。但由于我国利用外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债务的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