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企业简介乌鲁木齐天洁仁和人力资源集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由成立最初的保洁、派遣两个部门的17名员工发展至今,目前公司拥有劳务派遣公司、保洁公司、保安公司、绿化公司、猎头公司、家政公司、印刷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商贸公司等。在册员工人数近9000人。随着公司战略发展,并面向全疆、全国,相继开设昌吉分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伊犁分公司、哈密分公司、西安分公司、兰州分公司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保障》2012,(5):42-42
编辑同志:我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恰逢某公司到派遣公司来要求派遣员工,经公司推荐和用人单位面试后,我被派遣至该公司工作。但到了该公司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给我设定了3个月试用期。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2011,(1):66
HR来信:我公司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2006年8月,我公司向一家美国制药公司杭州办事处派遣了一名员工李某,派遣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该办事处对李某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要求我们继续派遣该员工。2007年9月,根据办事处的要求,我们与李某又签订了第二份劳动合同,派遣期限调整  相似文献   

4.
HR来信:前一段时间我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但没有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责任承担问题。那么一旦劳务工在我公司发生工伤,则应当由哪方去社保部门报工伤?又应当由谁承担工伤费用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员工由梦想着被外派,到拒绝挽留并辞去工作,这样的事例在有大量员工异地派遣的公司中一再发生,而流失的往往是公司的中坚力量,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异地派遣与员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会是在案例给定条件下一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人力资源·HR经理人>的法律专家: 您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公司在去年10月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对公司的部分基层员工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上个月,一位被派遣员工在给客户送文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机动车事故,我公司得知消息后,及时赶到医院并垫付了2000元的救治费用.  相似文献   

7.
谢小佳 《人力资源》2007,(21):46-47
作为汕头地区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汕头分公司于2001年起开始推行人才派遣新型用人机制,通过"租赁"的方式,招收派遣人员(该公司称为社会化员工)。公司在管理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企业形象、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这—切与其成功推行新型的人才派遣式用人机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位于南京市湖南路的某大酒店,因扩大经营,要招100名员工。但是,这次与以往招聘员工不同,酒店所需员工都从专业人才派遣公司"租"来用。这些员工的工作跟以前一样,但酒店却不需要养这些人,员工与人才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他们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全部由后者支付,而酒店只需要向派遣单位支付一定的佣金。今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后,企业的员工只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签合同的正式员工,另一种就是派遣员工。该酒店人力资源部门一位负责  相似文献   

9.
谢小佳 《人力资源》2007,(11S):46-47
作为汕头地区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汕头分公司于2001年起开始推行人才派遣新型用人机制,通过“租赁”的方式,招收派遣人员(该公司称为社会化员工)。公司在管理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企业形象、品牌塑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这一切与其成功推行新型的人才派遣式用人机制是分不开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来言去语     
实行劳务派遣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编辑同志:我们是某石油分公司的加油工,在该公司工作近5年,虽签订劳动合同,但未办理社会保险。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石油分公司为我们办理社会保险,石油分公司决定对非正式职工实行劳务派遣制度,要求我们与某劳务协作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石油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不再发生任何关系。并称这只涉及到身份的转换和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变更,并没有失去石油分公司原先的工作,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请问石油分公司这种做法对吗?如果我们与劳务协作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能否向石油分公司要求经济补偿?王静王静同志:劳务派…  相似文献   

11.
编辑,你好:我是某派遣公司的员工,2012年被派到广州某建筑公司工作。2014年7月10日,我在工作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掉下来身受重伤,经医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广泛脑挫裂伤,双侧硬膜下血肿,腿部粉碎性骨折。2014年9月29日,我的住院费已近40万,目前还在治疗中。刚开始,建筑公司支付了部分医药费,还给我发了两个月的工资,之后,派遣公司和建筑公司  相似文献   

12.
白立川 《现代企业》2013,(12):62-6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必然结果.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它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用工单位)的需要,派遣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劳动者)到企业工作,企业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一、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劳务派遣是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向要派机构(用人单位)派出员工,使其在要派机构的工作场所内提供劳动,接受要派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一种特殊方式.劳务派遣中传统的一种劳动关系分割为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以劳动合同为载体的形式,劳动关系和要派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这种特征使其兼具了灵活性和保障性.它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2012,(11):60
HR来信:我公司一名海外派遣员工突然辞职,由于内部的海外派遣工作协议上没有对此相应约束,劳动合同也就只有1个月通知期,所以即使按正常手续办理,这也必然给我们造成很大影响。请问,海外派遣是否与专项培训一样,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相似文献   

14.
阎付克 《人力资源》2007,(20):73-74
案情简介 2006年8月,张某作为劳务派遣员工,被派到北京市一家从事手机经销的公司任促销员.因工作需要,张某经常在节假日加班,但从未收到劳务派遣公司或手机经销公司支付的加班费.半年后,张某要求手机经销公司支付自己节假日期间的加班费,但被拒绝,理由是《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资应当由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支付,手机经销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以及劳务派遣公司与张某签订的劳务合同均没有约定手机经销公司有支付劳务派遣人员加班工资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编辑,你好:我与某劳务派遣公司在2010年11月签订了5年期限的劳动合同。我被派到一家旅行公司工作。2014年10月,因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期限届满,我被退回了公司。之后,公司一直未给我安排工作,也未支付我工资。2014年12月,派遣公司要将我派到另外一个单位,但是工资比之前的低近千元,我没有同意,公司于是给我发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  相似文献   

16.
编辑,你好:我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2011年10月与公司签订了5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中只约定了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之后我便被派遣到某饭店工作,岗位是前台,口头约定每月工资为2700元。2014年10月,我发现跟我同样做前台工作的另一同事每月的工资是3500元,而且还有200元的餐补。她是直接和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而且每年单位还会按照一定比例给她涨工资。而我已经在单位工作3年了,还从来没  相似文献   

17.
孙胤 《人力资源》2014,(1):32-35
与正式员工相比,派遣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以乎和其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一样,总是短了那么一大截。不仅如此,有些派遣制工作经历甚至会让员工经历一段"断链儿"的职业轨迹。派遣制,扼断了谁的路曾有过半年协警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小杨,在与派遣公司签下合同正式上岗后,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微薄的薪水让原本只想把这段经历当作跳板的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虽然签的是一年的合同,但是小杨干了半年就决定辞职,并开始在一家消防公司做电气预算的工作。他承认,协警根本没有转正机会,如果  相似文献   

18.
我公司兰州分公司某财务岗位员工(劳动合同与总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而分公司今年年底可能会办理注销,但在注销前还有很多财务工作需要处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1、员工招聘合约法律风险 甲公司根据自身需求,想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招用部分人员。于是将招聘条件给了乙劳务派遣公司,由乙公司负责招聘,但在与乙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有这么一个条款“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代企业招聘某某岗位多少名员工”,并未引起甲公司的注意。后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依据此条款将甲公司和乙公司共同列为责任主体。甲公司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最终还是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本案中由于上述条款的约定,造成招聘主体不明确,使劳动者产生认识错误的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发生纠纷,不管是劳务派遣单位还是用工企业,都难脱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劳务派遣市场放开,更多劳务派遣公司相互竞争,对客户的报价日益降低,同时给派遣员工的薪酬也日益降低,这实质上侵犯了派遣员工的权益,但也是身为弱势方的劳务派遣员工在市场博弈中必然形成的结果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对劳务派遣关系做出的调整引人关注,即"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新《劳动合同法》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