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和2004年春、秋两季鸟类迁徙期时,对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迁飞鸟类进行网捕环志,并对其种类及数量进行了相关分析。2年间共网捕环志迁徙鸟95种6072只,隶属6目20科。其中春季78种3011只,秋季81种3061只。春季以燕雀、灰头和田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每种各环志728、548、403只;秋季以燕雀和灰头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各环志619和542只。对网捕迁徙鸟类进行多样性分析发现:2003年春季迁徙鸟类Shannon-Wea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H’=3.96;J=0.70。从两年内迁徙鸟类总体看,G指数为3.37,F指数为22.62,DG-F=0.85。这表明该地迁徙鸟类在种、属、科等分类阶元的多样性均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2003年至2007年春季,利用鸟类环志方法对洪河自然保护区春季林栖鸟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8目20科90种4082只,为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记录鸟类种数的42.07%。雀形目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共78种4029只,占鸟类种数的86.67%,鸟类数量的98.70%。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方法对洪河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为3.4015,均匀性指数为0.7559。从年份看,2005年春季鸟类多样指数值为最高,2003年最低;各年度多样性指数为2005(3.2513)2004(3.2506)2007(3.1506)2006(2.9281)2003(2.6718)。均匀性指数则2007年最高,2003年最低;各年度均匀性指数为2007(0.8139)2004(0.8006)2005(0.7787)2006(0.7307)2003(0.7307)。  相似文献   

3.
洪河自然保护区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沼泽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脊椎动物30目71科283种,其中鱼类25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3种,鸟类214种,兽类33种,含国家保护动物51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4种。  相似文献   

4.
对WebGis的含义与发展,WebGis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等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对洪河自然保护区的WebGis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河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河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集中分布在河漫滩、湖滩和低洼地上.地表常年积水.水体流动.土壤为腐泥沼泽土。常见植物47种.隶属于22科34属。组成植物门类齐全.复杂多样。该群系可分成芦苇沼泽和芦苇─小叶章沼泽两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洪河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的经济类群,分布状况及其经济价值,洪河自然保护区饲用植物共有256种,隶属38头,113属,可划分为禾 本科、豆科、杂类草3个经济类群;主要分布于菊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和蔷薇科6科中;在森林、灌丛,草甸生态系统中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7.
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构造矩阵法确定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游客调查和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了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为: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洪河自然保护区总目标层的综合评价值为0.5885,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品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此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桦林是洪河自然保护区常见的次生林,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单独形成山杨或白桦纯林,也可二者混交形成杨桦林,为过渡林相,在有种源或人工引入红松的情况下,将逐渐恢复成地带性物红松针阔混交林,现存面积673.41hm^2,占林地面积的40%,组成植物153种,隶属于51科104属。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有16个目39科180种.其中夏候鸟120种.占66.7%、留鸟35种.占19.4%。从生态类型上分.水鸟65种.占36.1%;非水鸟115种.占63.9%.从分类上分.雀形目鸟类73种.占40.6%;雁形目鸟类25种、占13.9%;集形目鸟类17种.占9.4%;其余各国18种、占10.0%。从保护级别上分.中、日两国政府保护候鸟种类为100种、占该协定种数的48.5%,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0种.一级保护种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鹤、金雕、白尾海雕等4种。黑颈、红胸鸬鹚、黄嘴白鹭、红头鹚潜鸭、斑背潜鸭、红胸田鸡等6种为本省长白山亚区新分布记录.大天鹅、白枕鹤为新分布区记录。  相似文献   

10.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3条观鸟路线共观察记录鸟类6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Ⅱ级7种,省级保护鸟类5种;夏侯鸟49种;古北界种类45种、广布种19种、东洋界2种。路线A的鸟类多样性最高。路线B是比较理想的早春观鸟路线。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华北平原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和演变特征,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eCognition developer 89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解译获取1990年和2015年两期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 根据县域中各产业发展水平来划分乡村发展类型; 比较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密度、形状等的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在数量、平均斑块面积、密度和面积占比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性。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密度高、单个斑块规模小、总规模大、面积占比大等特征; 工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则呈现出数量少、密度低、单个斑块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和总规模较小等特点; 第三产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面积占比最低。(2)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数量和总面积等方面。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主要特征为数量和面积的双高增长; 工业主导型县域则呈现出数量增加较少、面积增加较多,并伴随形状更复杂的特征。第三产业主导型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最小,并且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均略有减少趋势; 均衡发展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数量增加最多。[结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的管控应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使不具备区位优势和特殊资源禀赋的地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分类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4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特征。[结果]库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两极分化的格局,并呈梯级结构分布,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从空间整体来看,库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似的区县(高值—高值或低值—低值)在空间上集聚,即呈现出正相关性;从局部关联来看,库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中属于H-H集聚模式的区县集中分布在库区的西部区域,属于L-L集聚模式的区县集中连片分布在库区的中部和东部区域,属于H-L集聚模式的区县零散分布在西部的涪陵区和中部的万州区。[结论]库区各个区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从空间集聚来看,主要属于H-H、L-L这两种集聚模式;研究结果对于库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实现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