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述清代陕南自然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陕南地区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土地垦殖等经济活动大大加剧。这一时期陕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解决了众多流民的生存问题,而另一方面,持续无节制的经济开发使本来老林丛生、狼虫出没的陕南山区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森林大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加剧、水文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2,(7):44-45
国家柑橘体系山地果园省力化生产机械综合试验示范研讨会在寻乌举行 国家柑橘体系山地果园省力化生产机械综合试验示范研讨会在江西寻乌举行。会上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山地果园生产省力化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演示了钢丝绳牵引式货运机、单轨运输机、双轨运输机等多种运送机械,还结合寻乌实际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委书记吆喝卖橘”、”万斤柑橘‘交学费’”、“浙江衢州柑橘滞销1500斤只卖47元钱”媒体的这一系列报道,让大家都知道衢州柑橘销售出了问题,柑橘丰产却滞销,橘农吃了苦头。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广东柑橘产区。而在同时.浙江省临海市的蜜橘销售却很通畅,临海蜜橘基本上没有存货,著名品牌“忘不了”蜜橘几十元一斤还卖到脱销。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决定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这不仅是造福陕南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按照"三化融合"做好陕南移民搬迁,不仅能从根本上促进陕南人民抗灾、避灾和安居乐业,而且对加速陕南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6,(10):12-14
自去年年底省委确定了“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陕南突破”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对我省这个“明显落后地区”的突破方式,官方和民间有诸多见解和争论(《当代陕西》2006年第2期、第7期曾经做过报道)。不久前,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陕南如何实现突破发展定下基调。  相似文献   

6.
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这是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促进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此前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传来消息:陕西省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上已形成了协调、同步、较快发展的局面,2009年将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板块,促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个企业家做企业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想做大,做大的诱惑是与生俱来的。刚逾不惑之年的天津鎏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刚就有一个大胆而超前的想法,这想法和当今提倡的循环经济不谋而合一那就是“橙子产业链”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小小的柑橘在若干年之后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这当然不同于我们日常食用的柑橘。用张总的话说:“长期以来的人工选择和淘汰,使柑橘向皮薄肉厚的食用型改变。成为工业原料以后,应该向皮厚肉少的原生态回归。这个回归过程只用三年就可达到。”  相似文献   

8.
周丹 《魅力中国》2011,(14):49-49
中国是茶的故乡,陕南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植茶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在历史上陕南茶产业也出现过繁荣期。陕南茶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提升茶的质量和竞争力,形成独自特色的茶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以安康市为例分析了陕南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改善生计为本,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对于周边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西三角"中心城市对陕南经济辐射力的比较,发现对陕南整体而言,西安对陕南的经济辐射强度最大,重庆次之,成都最弱;分开来看,西安对商洛的辐射最强,汉中、安康较弱;而成都对汉中、重庆对安康的经济辐射也十分有限。因此,建议汉中、安康要积极主动融入关中经济圈;汉中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实现内源式突破发展;对陕南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商洛带动陕南整体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西三角"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孙浩 《开发研究》1986,(5):15-17
<正> 1 从地区结构角度看,陕西经济的基本状况表现为关中经济区与陕南、陕北经济区的相互关系上。关中经济区有较为密集的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较高的产值并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而陕南陕北以自给半自给型的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城市与集镇稀少,缺乏现代产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相当多的人口处于贫困之中。这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二元经济的特征.在这种二元结构中,关中经济区具有较强的进步能力,能获得较快发展,而陕南陕北由于其自给性和封闭性,经济进步动力不足,很难摆脱落后状况.如果在发展战略上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关中与陕南、陕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一种“发展不发达”的经济发展战略,固然仍有可能实现翻番目标,但却不能使尽可能多的人口进入小康境界,尤其不能使至今仍处在贫困中的人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2.
清代陕南的土地占有关系与农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陕南地区与区域外的联系,除了少数栈道外,主要依赖汉水及其支流丹江,但清代初年汉水并未起到商业贸易孔道的作用。诚如康熙《汉志郡志》卷7所言:“汉南一路,万山环巩,一线崎岖。所产竹木不能成筏下流,所收粟米不能登舟出运。内即不出,外亦不入,所谓独坐穷山,食用一尽,则唯坐困而已。”这种闭塞状况只是清初陕南经济的一个表征,其内涵则是农业生产水平低、规模小和区域内部市场发育不好。乾隆初年以后,随着外省农民大量徒入和农业拓殖的展开,陕南市场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从组织形式看,既有以传统集市为主的初级市场,也有新出现的集散中心市场;从专业类型看,既有粮食、生漆、茶叶、木耳等农副产品市场,也有木材、造纸等手工业产品市场。这些市场借助汉水与长江中游的商品市场相联系,从而并入一个更大的市场网络之中,初步发展的市场体系又反过来使陕南农业的社会环境同乾隆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和新的条件下,陕南的土地占有系统和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其历史命运如何?本文拟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改革与战略》2014,(7):110-113
文章在对陕南地区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陕南地区的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梳理陕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发展陕南地区茶产业的现代化意识;树立正确的陕南地区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政府要加大对陕南地区茶产业的服务功能,加强对茶产业的资金与科技支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欣然 《当代陕西》2007,(2):22-23
陕南突破获广泛"扶持" 省上对实现陕南突破发展采用的措施更加有力. 2月3日,新任省长袁纯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省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中对陕南采取了"'扶持'陕南突破发展",在陕南突破发展之前加上"扶持"二字,显示出省上对推进陕南发展的方式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金融的跟进服务和大力支持至关重要,甚至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动力。适当加大陕南信贷资金加入,成立支持陕南突破发展金融协调领导小组。一是加强银行同业沟通、银企沟通,协调业务  相似文献   

16.
惠聪 《当代陕西》2009,(1):36-37
加速发展、科学发展,正成为三秦大地发展的主旋律,关中、陕北、陕南发展热潮涌动,发展方式各具特色,各地倾力共创陕西现代化建设的雄伟画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了陕南孝歌文化的形成及现状,阐述了陕南孝歌文化对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陕南孝歌文化受到的冲击。探索陕南孝歌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培养和增强陕南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调动陕南地区民众的积极性;创新陕南孝歌传承的形式;创造有利的乡村环境,使陕南孝歌文化健康传承。  相似文献   

18.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4,(11):26-28
陕南,在人们印象中大多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并没有过多地把它当作一个经济区域去思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容易用贫穷、封闭和落后来形容它。但无论怎样,陕南并没有在身处偏壤和经济落后的境况中固步不前,它一直在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漫山遍野的果树一眼望不到边,成片成片的大棚如地毯一般铺在公路两旁,数量成百上千,煞是壮观。从南到北纵贯陕西全境,陕南有秦岭的山清水秀,关中有平原的沃野千里,而陕北则是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这是记者在不久前进行陕西农村调查时所看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景象。把这些农业产业种类与它们所依赖的地理、土壤、气候环境结合起来,我们很明显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章运用门槛效应检验的实证方法,选取2016-2020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存在门槛效应。关中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值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而陕北和陕南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增长率则高于关中地区。鉴于此,提出增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推行数字普惠金融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金融意识等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