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快速发展,各大企业也都在不断的进行转制和改制,以适应新形势对企业的要求,在各大企业改制的实际工作和大量的调查基础之上,本文将以事业单位的改制为例,对企业改制方案和审批处理这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正在进行转制和改制的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内部审计与国有企业改制之间的关系入手,具体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三个阶段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领域,从而提升内部审计服务企业改制功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改制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之中。特别是国家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使事业单位处于新一轮改革当中。事业单位总体实行分类改革.其中创收类事业单位一部分转为各类企业.一部分进入其他企业或者大专院校.逐渐与国际通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接轨,在体制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问题.对转制后的单位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改革的深度上,都较以往国企改制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的改制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此轮改制的主要政策依据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的有效期定为2008年年底,之后有许多优惠政策可能不再实行,所以大家都在争坐国企改制的末班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国企改制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担负国家经济监督重任的审计机关,如何维护好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正当利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企业改制审计的实践,就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的应对措施谈一些自己的观点.谨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前开展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开展国企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较多,对制定改制政策、改制政策执行情况、改制的效果等许多方面没有发挥到监督作用。国家审计对国有资产具有经济监督权力,应该对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国家审计应在企业制订改制方案时介入,首先进行政策预期风险导向审计,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审计,最后在改制结束时对政策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企业改制已经基本完成以后,事业单位改制成为改革的热点与难点。被认定为中介服务类、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要退出事业单位行列,转制为企业,以促进事业单位的“事企分开”,逐步过渡到“还企于企”。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把就业帮扶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确保改制顺利进行及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陈虹 《河北企业》2005,(7):21-22
<正> 随着国企改制数量的增多和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改制中的成本费用支出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到既减少国家作为所有者为推动企业改制而付出的成本支出,又能尽快推进国企改制进程?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降低国企改制的机遇成本企业改制的机遇成本,就是企业在改制的最佳时期,为达到改制的目的,所付出的最合理的费用支出。机遇成本受两方面的行为因素制约,一是企业行为,即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同行业现状及走势,根据企业实际,果断地提出企业的改制规划和方案,并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经企业全体职工讨论后及时提交政府  相似文献   

9.
国有粮食企业受其行业特点决定,其企业转制工作具有特殊性,由此决定了转制过程中审计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笔从事转制工作的体会,对转制工作中较易忽视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以分析,供同仁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企业转制的深入,转制工作在各地兴起,企业转制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尽管企业转制试点各地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在企业转制还有待于完善的客观条件下,出现了一些令人甚忧的现象。第一,有些地方或部门借企业转制之机,在对资产进行清理、评估时,采用对抵押品高估,对资产低估,从而形成资产、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制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企业的发展的动力问题。规划设计单位转化为自负盈亏的在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和竞争者。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转制后的经营状况、呈现的企业特征以及遇到的风险和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几条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李凡  郭娜 《现代企业》2008,(7):27-28
本文将某西北县域地区作为北方国企业改制的代表,调查对象锁定在西北地区某县2006年已经实施国有企业改制的3户企业,在对此课题作了以下相关专题调查的基础上为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制提出了若干建议。国企改制前,西北某县域(地区)共有国有企业(隶属商贸系统)62户,职工总人数9428人;至2007年11月统计数据表明:已完成改制的企业28户,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10户,而未进入改制进程的企业24户,在已完成改制的企业中,顺利置换职工身份人数为1894人,安置就业人数520人;并通过企业改制化解债务1.3个亿元。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就改制涉及的批准制度、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管理层收购等问题,对国企改制进行了全程规范。这个《意见》是中国关于国企改革的一份非常重要的件,是规范、有序、健康地推进国企改制工作的重要依据。前不久,《财经》杂志对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毅中进行了书面采访,对以上问题多有涉及李毅中书记一一作答,比较集中和系统地表达了他对于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规范有序。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保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有必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5.
赵剑利 《山东审计》2002,(10):22-23
最近,笔者参与对两家国有转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这两家企业改制前均为中型集团式企业且效益较好,属山东省1996年51家重点改制企业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审计发现这两家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在企业改制、剥离过程中,运作不规范,人为冲销原材料损失、待处理财产损失、应收账款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企业为完成当地政府的改制任务,在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没有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有关手续,仅仅是更改了企业名称而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国有资产也没有履行评估程序,只转移资产和权益少转…  相似文献   

16.
徐平 《审计月刊》2004,(12):19-19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银行债务逃废,保护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明确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责任,根据[1999]中办发第20号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四条“企业领导人员……,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以及2003年12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财务审计”段的相关规定,对列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资产处置方案是整个改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资产处置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资产的处置,如何开展土地资产处置工作并设计好土地资产处置方案,不仅会对改制后企业的资产状况产牛深远的影响,也会对改制后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起到激发的作用。笔者就国企改制中如何开展土地资产处置工作谈点感想。  相似文献   

18.
《工业审计》2005,(6):29-30
从2002年东风厂实行公司制改制成立监察审计办公室以来,监审办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以改制为契机,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工作出发点,积极致力于企业内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将企业内审工作从单纯的财务审计拓展到企业的生产管理领域,对提升公司的内审工作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或即将改制为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制)。目前有关国企改制调账的规定不是很明确,实务中也没有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本文就此进行相关探讨。一、国企改制调账处理存在分歧的具体事项国企改制通常会根据改制方案确定改制基准日,这一时点也是改制审计和评估的基准日。改制审计和评估完成后,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送改制申请材料,获得批复后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实务中通常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日作为  相似文献   

20.
哈今华  崔鸿英 《物流科技》2005,28(4):106-108
国企改制以来,政府为推行国有企业改制后付出的巨大成本与较低的收益相比,显然是不经济的。通过国企改制的资金流动分析,确定与国企改制的收益相匹配的成本,从而使得政府能够以此对改制的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促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