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山西临兴区块致密气勘探的深入,由勘探阶段逐渐转入开发阶段.初始临兴区块水平井的井身结构为三开井身结构,裸眼完井,存在钻井周期长、费用高的难点.为了缩短钻井周期,减少钻井费用,提高开发效益,尝试开展二开水平井试验.临兴1H井为临兴第一口二开井身结构水平井,采用套管固井的完井方式.水平井轨迹采用二段式造斜;根据地层特性...  相似文献   

2.
隆盛1井是中国石化在川东地区隆盛潜伏构造部署的一口区域重点探井。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煤层、高压层、陆相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压力预测及检测准确性差等技术难题。为此,该井采用了备用一层套管的井身结构,应用了气体钻井技术和复合钻井技术来提高机械钻速,优选及研制了适用地层特性的钻头及钻井液体系,确保了该井顺利钻至设计井深。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南海东部钻探高温高压井数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安全钻井和资料录取。文章介绍了惠州某构造A1探井因钻遇超压地层而提前完钻及高压成因分析,重新部署A2,开展钻前地层压力精细预测分析,预测目的层压力系数在1.500~1.600之间,指导A2井成功钻井,MDT实测压力系数为1.595,实现勘探目的。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水平井经过几年大规模开发,钻井速度大幅度提升,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日渐完善。但钻井提速放缓,为实现水平井再次大提速,试验二开水平井。二开水平井通过简化井身结构达到减少作业程序实现缩短钻井周期,二开水平井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文章结合二开水平井现场施工难点情况,从钻具组合优化、钻头优选、钻井液体系改进和钻完井措施制定几个方面为二开水平井优快钻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浅层油气藏基本已经开发殆尽,深部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重点。文章对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深层油气藏钻完井面临的难点进行梳理,分析了国内外与之类似的油气田钻完井新技术应用效果,推荐了以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技术、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为主体的深层油气钻完井技术,可有效解决该地区地层倾角大、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井下事故复杂多发等难题,对于推动中亚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超  杨波 《化工管理》2014,(15):123
套管钻井技术是一种节约钻井时间,降低井下事故发生的全新的钻井工艺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套管钻井技术利用套管代替钻杆钻进,保证了地层开孔后始终有套管在井眼中对已形成的井壁进行机械强化,使套管钻井技术与传统钻井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就套管钻井技术在定向井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套管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海油田扎哈泉地区的第一口致密油水平井扎平X1井,在N_1地层钻井过程中机械钻速慢,由此造成该井钻井周期长达194.63d、完井周期210.85d,N_1地层机械钻速仅为0.94m/h。2015年部署在扎哈泉地区的扎平X2井、扎平X3井、扎平X4井3口水平井,通过工厂化钻井模式及井区管理模式的改变和技术创新,使机械钻速大幅提高,为今后在扎哈泉地区的水平井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东Z油田一开井段井眼尺寸大、井段长、地质条件复杂、钻头选型不合理,探井一般需要20多只钻头才能完钻,钻井周期长、成本高,严重影响全井的建井周期和油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测井数据,使用地层可钻性模型预测了一开井段的地层可钻性剖面,显示出该地层可钻性波动频繁、软硬交错显著、非均质性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将强稳定性、攻击性和水利设计相结合的个性化609.6 mm MS1963UV型PDC钻头。在后续现场试验中,该型钻头突破性地实现了1只牙轮钻头+1只PDC钻头钻完一开井段,提速最高达109.77%,钻头每米成本降幅最高达32.13%。实践证明,区块可钻性预测结果较为符合实际,个性化设计的PDC钻头能够很好地适应目标井段地层,为进一步优化改进钻头设计和Z油田的持续提速提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控压钻井技术是当今世界钻井工程前沿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随钻环空压力监测、地面自动节流调整回压及压力补偿等手段,实现井筒环空压力的闭环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该技术在川西地区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流量控制系统(Micro FluxControl-MFC)有效的控制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减少井涌、井漏和降低钻井非生产时效等,提高钻井经济性,从而提高复杂条件下的钻井作业安全性和钻井效率。其现场成功实践为复杂地层钻进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Tamsag油田铜钵庙组为大段砾岩和灰岩地层,可钻性级值高,并且地层倾角多数在10°以上,最高达到30°以上,钻井施工中井斜控制极为困难,普遍采用轻压吊打和定向纠斜的方法控制井斜,机械钻速极慢.旋冲钻井技术是利用钻头的冲击动载和静压旋转的联合作用来破岩,其破岩方式决定了该项技术在硬地层钻进中具有破岩效率高、钻头寿命长、井眼规则的特点.从青西油田现场应用经验来看,液动旋冲钻井的机械钻速比采用转盘钻井提高了44%,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井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分析了旋冲钻井技术在蒙古国Tamsag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建议在Tamsag油田开展液动旋冲钻井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1.
玛2井区三开施工主要难点是造斜段大段褐色泥岩易吸水膨胀缩径及坍塌失稳,水平段微裂缝发育,ECD易超过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发生井漏.介绍了利用北美某公司先进钻井理念,以及使用KM-ERA钻井优化软件,尤其是地质建模软件,实现了钻井液密度优化,精细控制ECD,基本解决了玛2井区造斜段褐色泥岩易坍塌失稳和水平段易发生井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涪陵工区页岩气井二开井段主要为二叠系、石炭系和志留系,二开开钻遇地层:飞仙关下部地层、长兴组、龙潭组、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黄龙组、韩家店组、龙马溪上部地层,二开地层易发生井壁失稳如:掉块、井漏、井塌等问题,通过选用合理钻井液体系氯化钾聚合物体系对井壁的稳定性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同时再配合使用聚铵抑制剂、硅甲基防塌剂、磺化沥青、超细目碳酸钙封堵材料等处理剂可以有效预防井壁失稳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3.
狮子沟是青海油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但该地区存在膏盐层厚、裂缝发育,地层倾角大等特点,导致钻井难度较大。分析对比了狮41井设计与实钻情况及该井钻井时效,对该井钻井托压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重点讨论,得出的结论为该区今后的钻井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影 《化工管理》2013,(2):30-31
该井是该区块历年来所施工的最深的一口深探井,我们针对该井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地质剖面复杂、井身质量难以保证等情况,根据该区块的地质特点及施工难点,优选施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阳信区块深部地层钻井井身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避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钻井,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井的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15.
渤海某油田作为断块破碎地层油气田的典型代表,其地层构造复杂。前期根据在产井的生产情况分析表明,传统完井方式难以满足该油田的开发需求。为此,文章以F井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油田的特点,研究了水平裸眼分支井完井技术在复杂断块油田中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6.
WS1-4井是部署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安达凹陷的一口开发井,通过钻井技术难点的分析,进行了井身结构和钻具组合的优化设计,施工中二开优选PDC钻头,三开采用复合钻井和液动旋冲工具进行钻井提速,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位移水平井而言,水平段较长,在钻遏岩性方面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同时,钻井与地层接触的时间较长,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钻井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通常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段过长,固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套管、水泥浆与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状态所引起的.本文结合作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大位移井钻井井眼轨迹控制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以此实现对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明 《化工管理》2013,(12):114
朝631区块位于朝阳沟背斜构造西北翼,地层倾角在3~9度之间,且断层发育,钻井施工中井斜难于控制,井身质量控制难度大,钻遇目的层难度大。为了保证钻井井身质量达标,成功钻遇目的层位,我们在该区块采取地面移井位措施,以减少纠斜情况,达到钻井提速,安全快速钻遇目的层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少东 《化工管理》2015,(11):91-92
溱潼凹陷北部斜坡带茅山油田是苏北老油区,是苏北稳产增产的重要阵地,在该区块顾庄构造的钻井施工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盐城组砂砾层致使钻头早期损坏,盐城组二段粘土层易发生缩径下钻下不到底、电测遇阻,地层倾角较大、井斜方位自动漂移、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上述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增加了施工成本.本文分析总结该区块施工的技术措施,为同类区块钻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开发逐年提高,设计多为深井和水平井,针对以上区块钻井过程存在的上部井段地层倾角大井斜难以控制、二叠系条湖组地层不稳易发生坍塌、石炭系火成岩机速低、水平井施工难度大易发生事故复杂等问题,成立三塘湖致密油藏钻井提速技术研究组,系统调研分析完成井资料,重点开展钻具组合优化、PDC钻头优选、井塌机理和处理方法、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自激谐振水力脉冲等技术研究,达到安全快速钻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