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志红 《商界名家》2003,(10):20-23
“我们只看到他们拥有财产的富裕.却没看到他们被财产驾驭的贫苦;我们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原罪’,却没看到他们染上‘原罪’时的痛苦和无奈;我们只看到他们‘为富不仁’.却没看到许多‘为富仁者’也没有好下场……”这是不久前兰州富豪民营企业家刘恩谦遭遇枪杀后,笔者在互联网里又一波“仇富情绪”的讨论热潮中看到的一则帖子。这样的帖子虽不主流.却不乏理性。这让人不由想到同样遭遇枪杀的山西富豪民营企业家李海仓和他的儿子李兆会。当父亲突然撒手人寰.年纪轻轻的李兆会被迫弃学出任海鑫集团掌门时.这位稚气未脱的小伙子顿时满脸苍凉,他说:“父亲的财富对于我是沉重的压力.我没有快乐.有的只是责任。其实,当富人抑或民营企业家因为拥有大量财富的特殊性而招致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时.正确反思富人抑或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状态.并把他们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关怀.不失为当下中国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合格的民营企业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激烈性,民营企业家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2003,(3):27-27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说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财产和生命的保护,这不是空穴来风。民营企业家的财产和生命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已经明确地指出了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要保护,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包括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雷全林  冯盈盈 《浙商》2007,(1):40-41
现今38岁的上海民营企业家张荣坤,出生于江苏苏州,曾被称为“公路大王”,于2006年10月被逮捕。频频出现的富豪落马事件.让浙商尤其是在沪浙商对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政商关系产生了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被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在“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的评价”中,企业家们最不满意的环境因素并不是以前受关注的“政策环境”,而是“法律环境”。而最让民营企业家头疼的事是“融资难,担保难”。在此次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各个委员们都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建言。  相似文献   

6.
在唐山调查钢铁富豪群,让《商界名家》惊叹的不是这些民营钢铁企业家们对已经“过去”的“铁本事件”依然铭心刻骨,而是他们对这一事件的“见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民企在宏观调控下的可贵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文周 《中国工商》2005,(6):31-31
“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是对民营企业家首次当选全国劳模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合格的民营企业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激烈性,民营企业家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提升其素质是造就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的根本。具体来讲,民营企业家要成为合格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首先,政治思想方面,民营企业家应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达一亿人以上,民营企业家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责任重大。自全国工商联发出“民营企业家投身到防治‘非典’战役”的号召以来,各地民营企业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各地民营企业家纷纷捐款捐物,群起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10.
《商界名家》曾做过《中国企业家生态警示录》的专题报道(见《商界名家》2003年10月号),对“转型时期的企业家之死”、“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生态现状”等方面均有详细披露,业界反响强烈。而让我们痛心与不安的是,在2005年的头3天,又有赵恩龙、徐凯两位民营企业家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先后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再次向我们凸现了民营企业家生态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所未有地引人注目,从富人安全到“仇富”心态,从“原罪”问题到民间融资从“问题富豪”到“财富英雄”,一桩桩典型事件的接连引爆.使中国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凸显在中国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由此引发的种种揣测、思考和讨论使这一阶层在轮廓日渐清晰的同时,也令人们对中国民企的2004年走向和角色扮演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2.
尹明善 《商界》2004,(12):27-27
一次.一个美国的大企业家间我力帆规模有多大,我告诉他,年产销200多万台摩托车发动机,年出口2亿美元。他接着问:“那尹先生你是第几代企业家?”我说:“第一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是第一代。”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只花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美国企业家认为要几代人才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宗佩民 《浙商》2009,(22):25-25
“我不主张民营企业家单纯进行产能扩张与简单加工,应该换换路子了。”  相似文献   

14.
易令华 《华商》2013,(2):14-14
中国民营经济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萌芽,迄今已走过30多个春秋。30年来,伴随着广大民营企业的艰难崛起和成长蜕变,这个已经创造了我国6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市场经济主体,却始终难逃“原罪”质疑。频频发生的“问题富豪”落马事件,每每会引发全社会关于“红项商人”原罪问题的讨论,并最终上升到对整个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不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心 《中国工商》2003,(12):68-68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家纷纷“出事”——其中包括几位在中国名列前茅的富豪,引志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有人提出,民营企业家自身就带有不可克服务的“原罪”,对他们来说,面临的应是大赦还是追惩的问题。对此全国工商联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理事长张维新先生近日指出:这些事件不应当引致社会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怀疑。因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没有它们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名医咨询     
《中国工商》2004,(1):175-175
民营企业家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和健康非常关心,据统计,目前中国儿童中的“多动症”有上升趋势.本刊特推荐名医胡桂生。  相似文献   

17.
财富在说     
《中国工商》2004,(3):36-36
在舆论和公众对民营企业“第一桶金”进行拷问的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原罪、文件与法律冲突的争议中移开,冷静地反思1号文件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现实与法律中我们如何解读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民营企业是否注定只能在纠缠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国兴 《市场研究》2004,(12):44-45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中企业家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但实际上民营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并不能胜任日益扩大的企业规模。所以民营企业主必须注重现代管理、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加强信息意识、国际化经营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18日,全国工商联.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高等院校开展“中国民营企业家创业论坛”活动,主题是创业精神与实践。搜狐财经频道为本次论坛提供网络直播支持。这次活动旨在通过民营企业家到高等院校,以对话等形式交流对就业.创业、职业的看法,增加大学生们对社会、对经济生活.对职业生涯.对创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会务动态     
《工商之友》2003,(4):35-35
秦皇岛市、衡水市、馆陶县等工商联和当地检察机关联手开展了“拜访百名民营企业家”活动,围绕“访民企、排障碍、促发展”的主题,对辖区内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了拜访,听取民营企业家的呼声,密切了与民营企业的联系,为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