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保定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摆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农民自愿互利为前提,以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恒久的话题。面对各种陷,以前人们习惯于责难农民的市场观念淡薄,责难基层政府没有指导好农民种什么收什么,其实这都有些言不及义,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要求农民和基层政府都做一个合格的商人,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抓好农业与市场的中介--商业组织的发育,在政策上引导符合资质的商业组织、企业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商重于农”,是否击中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要害,也道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内黄县是个农业县,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事关大局。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因此,必须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突出市场导向作用。效益最好的,是我们调整的方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种什么效益最好,不是哪个领导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掌握市场规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头戏。最近,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业结构调整存在六个误区:   一是服务水上漂。注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认识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却忽视了服务工作这一影响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科技服务雷声大雨点小。科技投入力度不大,科技传播渠道不多,实用科技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解决农民“不会调、不敢调”问题。因此,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对结构调整满怀希冀,但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想引进一些新品种却不懂怎么种、怎么养、怎么管,担心盲目上马,弄不好血本无归,以致大部分人抱着尝试心理搞“小调”、“微调”,小打小闹,甚至有的人只是临渊羡鱼,不愿、不敢冒险投资上新项目。   二是轻淡建龙头。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机制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可靠保证,往往原料性农产品经龙头企业加工转化后,其价值可成倍增加,如水产品可增值 2~ 3倍,蚕茧可增值 3~ 5倍。一些地方结构调整步伐较快,一大批规模基地应运而生,诸如浅水藕、中药材、蔬菜、果树等,但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了农产品量的扩张,却淡化了培植和发展体现本地特色的龙头企业,导致小“龙”弱“龙”多,大“龙...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即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减法”就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为保持农村稳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新台阶。当前,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重要的是要做好“加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认识,在怎样做好“加法”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一、充分认识做好“加法”的紧迫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从宏观上对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产业发展方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重点、发…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县在加快种植业、养殖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发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扩大经济作物与粮食的比重,提高种田效益。过去,我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重是68∶32。这种结构曾为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近几年粮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靠种粮食来实现农民增收显得尤为困难。近年来我县在主攻粮食单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二辣”和大棚蔬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把…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追求“粮经比例”指标,而是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章要做在优质高效农业上。实践证明,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必须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农民是理所当然的主体,但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农民。如何帮助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呢 ?作为基层政府,必须紧紧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正确引导农民,减少农民调整结构的盲目性。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结构调整中,究竟怎样调整自己的供给行为,到底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采用何种技术、如何结合生产要素,这些都应该由农民主动面向市场、结合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加以完成。然而,在市场调节中,由于存在着价格信号失真或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江苏阜宁县郭墅镇重视搞活产品沟通,狠抓农民经纪人组织网络建设,目前全镇农民经纪人村会委员已增加到238人,其中从事生猪交易的有156人,杂粮、蔬菜的25人,柴蒲柳的30人,家禽、禽蛋的20人,经营其它品种7人。农产品运销队伍达1100多人,去年通过农民经纪人中介成交额达4850万元。该镇重视农产品流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既使种养农户增加了收入,又为农民经纪人销售产品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之走上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庞玲 《广西经济》2004,(7):20-21
近年来,玉林为抓好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三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方面的举措,为增加农民收入注入了活力。据调查,2001年、2002年、2003年,玉林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总收入分别为2710元、2851元、2859元,三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3.
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02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的主线和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以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区畜牧业基地、乡镇企业小区,发展区域经济为重点,深化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确立今年农村工作的基本经济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和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均比上看增长3%。怎样确保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认为应该实施以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农业竞争日趋激烈,现有农作物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构筑符合市场需求和地方特点的种植业结构,既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无论怎么调整,种什么...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做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包括组织和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土地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生态农业;搞好结构调整服务。  相似文献   

16.
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农业的发展,而当前发展农业又主要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却出现了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碰壁,与农民急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到位的双重矛盾。为此,笔者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重点放在调整农民心态。一、长期坚持并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力度,改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被动认识为主动行为,使农民自愿调整自家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完…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农业竞争日趋激烈,现有农作物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构筑符合市场需求和地方特点的种植业结构,既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无论怎么调整,种什么...  相似文献   

18.
衢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有118万人,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滞留在土地上,虽能解决温饱,但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比农业结构调整更重要、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的理念,确定了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以劳动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  相似文献   

19.
卢仕仁  黄文 《乡镇经济》2001,(10):44-45
合肥郊区三十岗乡地处合肥城区的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全乡有9个村、107个村民组、3231户、1.3万人、2.6万亩耕地。该乡处在江淮分水岭背脊,有“七冲八岗”之说,缺水易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也是郊区最落后的困难乡。1996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470元,比郊区平均水平低2100元,比全市农民平均收入低202元。从1997年开始,该乡转变观念,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压水扩旱、压粮扩经、科技促调”的结构调整新路子,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天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1470元增加到2000年的2740元,年均递增16.78%,大大高出省、市、区平均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三十岗现象”。为什么地处合肥郊区有较好区位优势的三十岗乡过去发展慢,现在发展快?为什么同处江淮分水岭,有的乡镇结构调整慢,三十岗乡结构调整效果好?通过调查,三十岗乡农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以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对农村经济形成一系列发展后劲,文章分析了结构调整将为农村经济增加哪些后劲,结构调整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