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我国法律实务现状分析和国内外立法比较研究,论证我国债权让与制度框架内允许将来债权让与在理论上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在将来债权让与制度的设计中,应从严格限定适用范围、制定合理生效规则、建立登记公示制度三方面进行立法,以预防将来债权让与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丘志乔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0(2):76-80
本文探讨了债权转让的法律性质、构成要件、法律效力等基本问题,对理论与实践中突出的某些问题,如债权表见让与、债权让与抵销等进行了重点的阐述。从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视角探析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周洪政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5(5):56-60
债权作为财产权利的一种,去人格化的过程就是产生可让与性的过程。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债权与证券的结合形成了证券化的债权。为了使债权具有更强的可让与性,需要采取一些证券化的制度设计。债权让与通知的替代、无因性原则的采用、公开市场的形成、交易场所的建立和交易规则的确立,都促进了债权的证券化。债权的证券化促进了财产权利价值的流通,实现了财产权利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张启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40-42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转让程序通过保障证券化资产的独立性实现风险隔离的功能,其由两个步骤组成,一是实现证券化资产的转让,二是对有效转让的译券化资产予以财产登记。债权让与是资产转让实践中最彻底、最简便也最节约的方式。本文从适应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需要出发,参考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探讨民法债权让与限制之扩张以及让与时附属担保权剁移转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周洪政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3):77-81
债权作为财产权利的一种,去人格化的过程就是产生可让与性的过程。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债权与证券的结合形成了证券化的债权。为了使债权具有更强的可让与性,需要采取一些证券化的制度设计。债权让与通知的替代、无因性原则的采用、公开市场的形成和交易场所的建立以及交易规则的确立,都促进了债权的证券化。债权的证券化促进了财产权利价值的流通,实现了财产权利价值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让与担保的设定必须有被担保债权的存在,以具有转让性的财产权为让与标的,其公示方法既决定它是 否可以对抗第三人,又直接决定让与担保权的物权性,并构成让与担保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让与担保制度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茜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23-24
创设我国让与担保制度已有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为借鉴国外法系创设我国让与担保制度提供现实可能。增设“让与担保”法律制度 ,统一房地产按揭制度于让与担保制度中。 相似文献
9.
10.
王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19(3):95-101
让与担保制度是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理论及实践广泛采用的一项担保制度,它兼具了抵押权及质权制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克服了二者的某些缺点。我国正在制定的物权法理应借鉴和采纳这一担保制度,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让与担保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灿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83-85
股东投资超过注册资本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根据资本三原则,破产债权认定时不宜将股东超出注册资本的出资认定为股权出资,也不宜将之简单地认定为股东债权出资,而应该将其认定为有限制的债权出资。我国设置劣后债权尤其必要,法律对于这种边缘性质的投资款的性质认定也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破产中职工劳动债权的保护涉及众多主体的利益关系调整问题。将职工工资放在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前或放在其中进行清偿的立法思路并不具有合理性。将劳动债权无条件地全部放在担保债权之前清偿,亦将严重破坏担保制度建立起来的信用机制、损害市场秩序。可行的做法是,从担保物变卖价款中拿出一定比例对职工劳动债权进行清偿,或者考虑对职工劳动债权的范围设定种类或时限予以优先清偿;若仍不能得到足额清偿时,则由政府设置保障基金等其他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介绍.分析忽视债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二些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让与担保的概念和性质加以认定,分析其作为一项交易实践在民法上面临的合法性、公示性不足,实现方式不合理等方面的困境,通过意思自治原则、物权法定主义缓和物权属性论证认定其在民法上的合法性,并加以公示、清算方式方面的规范,以规范制定和契约自由为当前还处于争论和困境中的让与担保寻一条合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刘洋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3-76
传统民法理论坚持债权的相对性,债的相对性体现了债的对内效力,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则体现了债的对外效力,二者并不相悖。本文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构成条件、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介绍,分析忽视债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一些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在对我国银行不良债权处理方式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有效运作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据此认为,应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应造反社会承受能力范围内处理成本最小的方式,并将不良债权的化解和防范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塑银行、企业的经营机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处理好诸如其运作的经济与信用基础、组织结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注重物业管理企业的债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管理的微利性,要求企业必须要控制好相关成本,及时足额收取物业管理相关费用是保证物业管理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前提,面对业主拖欠费用现象的普遍存在,应注重对应收帐款的债权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