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模型来分析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中国-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得益和损失。自由贸易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贸易利益及其分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能在相似的产业结构中进行恰当的产业内分工,推进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则双方均能从扩大的区内贸易中得益。  相似文献   

2.
周萍 《全国商情》2010,(13):91-9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角度出发,对中关两国的高新技术贸易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还不发达,并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且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贸易发展极不均衡,仍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生产阶段。文章最后结合产品内分工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有关结论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我国对外洽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CAFTA构想提出以来,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明显加快。本文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得出我国各产业在东盟市场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比较优势,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双方整体上存在高度的产业内贸易倾向。中国在未来的“钻石十年”需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各行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通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比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标志着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近几年更是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各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发生变化,而且产业内贸易程度高、行业间联系密切等特征日益凸现,江西省在此大好形势下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有效地承接沿海工业的转移和产业内贸易的升级,但其中隐存着问题,如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传统优势丧失等。通过对江西各进出口产品的测算,从整体和行业上进行分析,江西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的方向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韦苏倢 《全国商情》2011,(12):77-78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的食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也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步伐加快,双边的贸易额增加,2010年中国东盟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实行零关税,双边农产品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双边绿色食品贸易已经被提上日程,发展绿色食品贸易是双边贸易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中国与东盟绿色食品贸易现状,双边绿色食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间产品贸易已占中国贸易额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中国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间产品在保持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贸易不仅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很快,贸易模式已经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不过,低质量垂直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层次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内贸易与中国外贸发展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准确把握两地贸易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推进相互间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1997~2006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处于较低阶段;从结构上看,两地间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阿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的位次.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双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部分,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互惠互利的重要合作方向。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方面存在产品同一性、主导产品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加工业薄弱、品牌意识差等问题,对此,应该实现农产品出口多元化;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理论意义并纵观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型对中韩日制造业各产业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测算、列表和比较分析,得出了在制造业分工水平上中国越来越向韩国、日本趋同,韩国越来越向日本趋同,中韩日三国产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应抓紧时机尽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加强中韩日产业合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农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的大多数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并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在美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集中在园艺和水产品,并且总体竞争趋势在下降,中国与东盟应该进一步增强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盟各国面临着进一步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双重压力。在新的世纪初,中国将保持和加强与东盟多层次、多渠道的友好交往,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在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总体框架同人,与所有东盟国家积极探讨加强双边互利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使双边经贸合作走上实效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模式不是基于比较优势的行业间的贸易,而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行业内的贸易.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和分析了行业内贸易的价值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区集聚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已经度过了探索的阶段,对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则已经十分明确,但对于 这种功能的发挥情况却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通过分析高新区功能之间的关系而得出了集聚功能 是最为根本的功能。因此,在对高新区功能评价过程中将着重对集聚功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全国高新区按 东西部地区进行分类评价,进一步对造成这一评价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与东盟近年来在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上有了很大发展,在前景上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机遇主要表现为双边贸易获得长足增长,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贸易与投资合作的领域拓宽,水平提高。挑战主要表现为出口竞争加剧和吸引外资的竞争更加明显。只看到机遇而忽视挑战或只注意到挑战而忽略对挑战的深入分析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算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双边贸易规模及结构,探讨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依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和装配等低端环节,整体竞争力低于美国,但近年来有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着全球价值链的研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因此,应当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助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