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云娣 《理论观察》2009,(1):165-166
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直接引用该报道中新闻人物或事件中主要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引语既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技巧,也是现场采访的再现,易抓住受众。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在新闻中正确运用引语有这样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 ,使之成为新闻报道的时候 ,总是经过记者的思考、分析、判断的 ,记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观点、态度 ,来一个“中性”报道。“中性”报道的这一提法 ,是不可取的 ,在理论上立不住脚。如果在理论上承认“中性”报道的地位 ,就等于承认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 ,记者没有主见 ,没有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是有选择的 ,选择就存在着倾向性 ,就意味着存在记者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些观点所表达的方式是否得体、有节制、有技巧 ,所谓“中性”报道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对“热点新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点新闻”是群众关心的并能引起受众共鸣的可读性强的新闻,它是以报道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话题为主要内容的。“热点新闻”新闻性强,干预生活,针砭时弊,扬善惩恶,弘扬正气,引导读者,能够形成强大的新闻舆论,从而实现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热点新闻”社会性强,影响面广,题材分散,难于采访。那么,如何提高报道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呢?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即“热点新闻”报道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体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基于此,我们可以归类:一类“热点新闻”,属于…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是县级电视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议报道中蕴含着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诸多价值含量较高的新闻。但是在会议新闻中。县级电视台又通常步入模式化、程序化的误区,形式单调,格式老套,枯燥乏味。观众没有兴趣。甚至十分反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压缩和改革会议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而随着观众精神需求的日益提高,改革会议报道已是迫在眉睫。不改,会议新闻就会失去观众,  相似文献   

5.
刘莹 《理论观察》2011,(2):165-166
电视新闻纪实报道.是电视报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电视视频技术的表现手法,真实的把生活中存在和发生的事件详实的记录下来。它主要强调所报道的事件要真实、客观、及时、准确,能够使受众在观看报道的过程中产生潜意识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在受众心中产生影响和共鸣。  相似文献   

6.
李赤 《黑河学刊》2012,(5):38-38
抓好时政报道,让它出新出彩,就要做到:在新闻选择上,要找准当前时政报道的脉搏;在重大新闻上,要创新提升时政报道的平台;在文山会海中,要善于挖掘时政报道的精华;在手段运用上,要巧妙赋予时政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也称之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从内容上而言,深度报道是否具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新闻要说真话的基本品格;是否具有历史真实记录的新闻使命感,是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偶然一次翻阅《中国报道》,就被点睛栏目吸引了。在这里,我感受到新闻摄影的震撼力。焦点事件,冲击力画面,是这个栏目的最大亮色。与刊物其他栏目不同的是,它非常有趣味性,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调剂。美中不足的是,栏目的篇幅有限,仅有4页,感觉刚刚投入就戛然而止。另外,编辑选“料”的原创性来源略有缺感,有些图片在其他杂志上也见到过。  相似文献   

9.
胡馨匀 《魅力中国》2013,(16):295-295
本文围绕对农报道,根据本人几年的工作实践,从理论的高度深蒯分析了县级电视台做好三农报道的目的意义,并姑合记者的工作实际,从转变报道观念、转变采编作风、全面提高节目质量.在对农服务中深化三农报道,倾听农民心声,接待来访群众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好三农报道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电视观众所企盼的。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其功效是能把观众带进新闻事件的现场,使观众的思绪随着事件的进展而变化,从中得到启迪,引发思考,使电视新闻的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增值。一、关于“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的理论思考第一,事件必须深刻地反映主题。把事件放到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深化主题。在日常生活中,是事件的未必能够成为新闻;反之,事件好未必就能报道好。我们说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说这个事件必须是反映时代和生活本质的新闻事实,是新鲜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11.
刘继平 《理论观察》2008,(2):170-17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笔者认为,短也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并不排斥某些重要事件的报道、深度报道需要有较长的篇幅,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和报纸一样,应以短新闻为主,让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 1947年6月新华社总社语言广播部提出:“一条新闻每条在200字左右,专稿在1000字左右。”理由是:短,才能使新闻条数多;短,才能使报道的覆盖面宽广;短,才能使人易记易理解;短,才能使新闻节目多样化。决定短消息唱响新闻的主旋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5一号文件在新年伊始如期推出。自1978年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已先后出台6个一号文件,6个文件的制定实施.换来了焕然一新、充满生机的新农村。“三农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使命。为此.本刊在2005年第二期就以大为醒目的专题形式——《期待“三农”新政》重点报道了“三农问题”,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梓 《理论观察》2010,(5):176-176
开掘社会新闻的深度,对社会新闻事实做有分析结果的深入报道,在西方称之为“深度报道”。在社会新闻性节目中.结合重要新闻,可以对观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做些讨论,针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可以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4.
田莉 《魅力中国》2013,(28):325-325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是多得无法胜数。作为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到社会与国家,小到部门和单位,开会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因此,媒体有关会议的报道也就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15.
左琳琳 《理论观察》2008,(4):180-181
一、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一词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其定义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我国电视界借用这一名称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又有别于动态性报道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相对动态性新闻而言,深度报道更偏重于开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与它事物的关系,力求做到反映现实、揭示过去、预测未来。这类节目往往采取“点”、  相似文献   

16.
张霞 《理论观察》2009,(4):173-174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别在全国各媒体中日益红火起来,然而,就党报来说,虽然也有些波澜,但相对则较为平静,难以摆脱其固有的严肃面孔。因此,为进一步丰富民生新闻内涵,拓展报道空间,提升报纸品质,充分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新闻形式的探索,为党报添彩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0,(1):159-16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时政新闻。然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内容狭窄、单一.其报道手法、切入角度、报道口径以及画面、语言的风格都非常雷同,似曾相识,千篇一律。这种毫无生气、枯燥乏味的时政新闻不免使受众产生疏离感,传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吴正楠 《魅力中国》2010,(31):123-123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原因,揭示问题本质,追踪和探索事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通过对某一件事由点及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展示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赵进 《理论观察》2001,(2):95-96
在新闻写作中,“简”与“繁”处理得当,相得益彰,就会深化主题,使文章增辉添彩。因此,我们在新闻写作中.要力争做到“简”而不空洞,“繁”而不拉杂;“简”与“繁”体现个性;在“简”与“繁”中折射斑斓;“简”与“繁”顺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