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娟 《珠江经济》2004,(5):54-55
近20年来,“珠三角”的产业格局是非常有优势的。深圳的电子制造业,东莞的IT配件、服装,顺德的家电,佛山的陶瓷都是“珠三角”发展的“金蛋”。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重新整合与“龙头”城市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靖 《特区经济》2004,(2):34-37
去年,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在深圳进行广泛的征求关于深圳未来定位的调研活动。深圳媒体认为这是深圳发展的又一次机会。传来的共同的声音是:“深圳香港一体化”、“一都两市”。其含义是深圳与香港结合为一个大型“国际性城市”,共同成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龙头。  相似文献   

3.
深圳,是“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的举办地,更是中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随着“轰隆”数声巨响,一排排8层以上的高楼在深圳河畔轰然坍塌。被誉为“中国第一爆”的深圳河畔福田渔农村爆破工程,于5月22日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定向爆破(5月23日《珠江晚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CBD已成众多城市大力发展的目标,我所生活的深圳也不例外。但对照纽约的曼哈顿、伦敦的金融城,建市时间不长的深圳,层出的CBD概念已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几年前,罗湖与福田“CBD之争”的硝烟尚未散去,深圳CBD建设又呈遍地开花局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CBD已成众多城市大力发展的目标,我所生活的深圳也不例外。但对照纽约的曼哈顿、伦敦的金融城,建市时间不长的深圳,层出的CBD概念已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几年前,罗湖与福田“CBD之争”的硝烟尚未散去,深圳CBD建设又呈遍地开花局面。  相似文献   

7.
晓超 《中国经贸》2009,(17):69-69
在深圳.最不缺的就是冒险家。吴先生来深圳不过五六年,但自认已深得这个城市的精髓。7月29日,电话那头传来他不紧不慢的声音:“你要想在深圳发财.不冒风险是不行的。”他最近的一次冒险.就是拿出将近150万元,在龙华和布吉买入5套“小产权房”。  相似文献   

8.
苏东斌 《开放导报》2005,3(5):23-27
1.“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深圳迈进了胡锦涛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路线。2.当中国经济特区被定义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地区”的时候,特区已经在本质上由实体转入精神了。3.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与先进文化相适应。4.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效益深圳”的最大希望所在,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从根本上消除束缚自主创新的体制性障碍。5.由伦理道德力量所支配的“规模扶贫”,说明了深圳成功地实行着“第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9.
10多年前,马云带着创业梦想来到深圳,被认为说了一个遥远而不可即的神话,深圳错失了阿里巴巴。有人说,从那开始,深圳错失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0.
《珠江经济》2007,(6):5-5
南方都市报围绕“广深新定位”发表社论认为,城市经济的活力由市场赋予,行政力量及其愿景虽很重要,但仍需得到市场的检验和确认,并给予最终的地位。在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体报告中,广州、深圳的城市定位被首次明确:广州要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和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一个是“现代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1.
箴言 《宁波通讯》2010,(12):18-19
深圳市 深圳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是:加快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区四市”的建设。围绕这一定位,“十二五”时期,深圳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社会共享能力“四个战略性提升”,  相似文献   

12.
雨污分流与雨污合流是现代城市两种基本的排水方式。深圳城市建设之初确定是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这是国家建设部门对新建城市及新区建设的技术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9,(7):33-33
根据分析,我们选定境内的上海、深圳,境外的香港、新加坡、横滨、釜山作为宁波学习借鉴的标杆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连玉明 《科学决策》2007,(10):58-59
国内首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出炉。“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指数”,以“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五大指标体系,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品牌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青岛、成都、宁波和苏州。另外两个直辖市天津、重庆分别排在第11位和第21位。  相似文献   

15.
一大清早,赖先生便开始对这辆浅绿色的电动车充电、调试、刷洗,当鲜红的大花绸披挂在车头上时,电动车愈发光鲜亮丽起来。赖先生围着电动车转了几圈,恋恋不舍地说:真得很像是在嫁女儿。赖先生和他的“女儿”来自被誉为“鹏城”的深圳,将要远嫁的“婆家”是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而促成这桩美满姻缘的“媒人”则是中国城市经济学会。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特别是在深圳和广州的报纸上。因为,改造“城中村”是城市政府的既定政策,作为政府机关报自然要大力宣传。但是,什么是“城中村”?为什么改造“城中村”?如何改造“城中村”?在没有实地参观考察以前,笔者的概念是笼统的、模糊的、想象的。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国际化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深圳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深圳是一个由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城市,以及拥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从经济特区到国际化城市,是深圳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圳发展目标的跃升。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深圳要打好两张牌,一是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同时,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二是在CEPA框架  相似文献   

18.
陈怡 《中国西部》2008,(1):34-35
2007年12月8日晚,距离“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榜单出炉近一个月,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从记者口中第一次得知,深圳当选了这项排名第一。这个消息让这位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导出身、表情有些严肃的女市长脸上露出愉快的神情,并表示:“不管怎样,很高兴知道这个结果。”对于记者随后提出的“您个人是否认为深圳是中国最和谐城市?”的问题,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流利地报出了深圳特区发展27年来,政府在大力投入社会保障、加强城市治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严控市域的一半面积作为生态用地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中作出判断的任务被机智地反抛给了记者。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7,(1):14-16
除目前公认的中国三大展览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以外,中国会展第四城将在深圳、大连、成都、宁波4个城市中产生。宁波会展异军突起,借助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自身雄厚的产业优势,从政策环境、展览设施、城市服务、品牌展会这四个方面看,宁波争夺“中国会展第四城”锋芒大显——  相似文献   

20.
袁晓江 《南方经济》2004,(10):51-53
深圳经过从特区的定位到城市的定位,从外向型经济特区的定位到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定位。这符合深圳的现状,也符合深圳发展的趋势。深圳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其中香港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