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门东揽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和“金三角上小浦东”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149平方公里,人口101万,下辖六个园区和六个乡镇。其中,六个园区包括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海门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2.
温州人善做生意是有名的,温州人的富有也是闻名的。温州市连同所辖6县(市),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经商办企业,老板的80%以上拥有百万元资产,千万元富翁超过30万,亿元以上的富豪也不少。各地撒开“老乡网”温州老板无论到哪里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凭的是极强的亲和力和适应力。如南京方圆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老板李方源去年移师南京,他充分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宁经商的温州人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自己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了一张几百户的“老乡网。”同时…  相似文献   

3.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4.
跟朋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顺便和老板聊了一会儿。 “现在的人贼呢!我以前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最终是都没得着便宜。”老板说,刚开始时,为了调动拉面师傅的积极性,实行按销售量分成,一碗面给师傅5毛钱的提成。一段时间过后,师傅就在每碗里加大牛肉量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卖几个钱?本来就靠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相似文献   

5.
<正>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都羡慕有钱好,原来钱多也烦恼。近日,温州市一位身家过亿的私营企业老板,得上了一种奇怪的“恐惧症”,生怕别人绑架他,连出差谈生意的胆量都丧失了,甚至羡慕起街头乞丐的自由来。该报道称,有钱人的烦恼并非个案。轻松的版本是羊年春节晚会赵本山演绎的“心病”,当他听说要得到一大笔钱时,这个平时专给人治病的医生也未能免俗地“病”了,又是抽疯,又是呻吟,病得还真不轻。严肃的版本是我国学者近几年对30岁至40岁之间的企业家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相对来说还属有钱阶层的人,53%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富贵病也伴随财富同步来临。更典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有个性格耿直、处事公道的大官儿,名叫吕端,专好给朝庭的大事小情提意见.当然,这种差事挺得罪人,不过大老板——宋太宗很信任他. 当时,宋太宗想让吕端取代宰相吕蒙正,就问大伙儿的意见.有人说吕端“做人糊涂”,言下之意“不称职”.可宋太宗却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其实,每个老板心里都有一杆秤,称的是“大事”与“小事”孰轻孰重.你在老板心中的分量,取决于你为老板担当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当然,员工的心里也有一杆秤,称的是“得”与“舍”. 新年伊始,劳资双方为了“得大舍小”又开始“明争暗斗”了.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最终,双方能否“和平解决”出现双赢局面呢?  相似文献   

7.
我的朋友陈老板在济南市做五金生意。三年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家五金零售店的小老板,可短短两年的时间,他的小店已经成了全市最大、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五金商场。别人都说陈老板运气好,有财运,他也从不去争辩,总是笑着默认了。可是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这么简单。我去陈老板的商场时,正好碰上他刚做成了一笔十几万的大生意。陈老板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个老客户,每年都会从他这里批发上百万元的货。我们正说话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着一个螺丝走了进来,着急地问:“老板,有这种螺丝吗?”朋友接过来看了看问:“你要买多…  相似文献   

8.
李春晖  肖南 《中国企业家》2013,(20):66-70,15
直到三个月前,赵立新还在用功能机,而且是很多年前一个山寨机老板送的山寨机。 他曾去一个移动互联网大会做嘉宾。主持人说,六位把手机拿出来,看看你们都装了什么APP。赵掏出自己的功能机,里面只有“我查查”,满座哗然。  相似文献   

9.
傻人做老板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0.
去年10月的一天 ,一个戴眼镜的高个男子走进湖北省阳新县信用合作联社富池信用社。“你们负责人在吗?”高个男子问。“我就是。”“你贵姓?”“我姓陈 ,有事吗?”高个子面带笑容道 :“陈老板 ,我姓王 ,是从北京来的 ,想在富池镇开金矿 ,这次带了一大笔现金 ,准备在贵行开个户。贵行能不能保密而且提供存取方便?”陈连连称行。高个男人便说他们李总住城关桃花泉宾馆 ,现金都在他那儿 ,最好跟他一起去谈。陈便随那人来到宾馆。李老板很有派头。他们相互介绍后 ,姓王的便出去了。陈与李开始谈开户存款的事 ,不一会儿 ,一个穿制服的人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