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梁晓 《民营科技》2014,(10):227-227
本课题从对我省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调研入手,研究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对策。我省农民工工资权益切实有效的保障,将对解决河北省当前民生问题存在的突出矛盾,建设"和谐河北",实现"中国梦,河北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会影响到社会劳资关系和谐发展,不利于维持现代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状,阐述了采取法律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必要性,阐述了农民工工资问题法律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相应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大多从事建筑行业,受行业限制,农民工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稳定,但这部分收入却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建筑行业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个企业中从事的农民工一般比较多,一旦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现问题,就会使这部分人生活陷入困难,受影响的人也比较多.目前政府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颁布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但是这些长效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就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女大学生就业劣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受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而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因为从这一综合指标可以看出社会对女性的态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女性自身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据调查:65.3%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是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造成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农民工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的分配、社会事务的参与、社会利益的获得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农民工权利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镇企业》2011,(1):14-14
1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组织对辖区内在建建设工程项目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集中进行排查,对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采取坚决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流向城镇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寻求就业而形成的特殊群体.而且,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特别庞大的群体,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直都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挫伤了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将长期存在。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农民工比例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全国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关系着农民工。农民工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所以,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多元化社会凝聚的核心力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提出和形成,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11.
一、住房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劳动就业,是每个人维系生活的重要手段。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就业的权利。但是作为特殊群体,其在社会的运行过程的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由于其自身心理或生理等条件的限制,在劳动就业中问题尤为突出。同时作为特殊人群中的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中的权利无法得到实现及确保,侵犯残疾人就业权利的现象广泛存在。当今残疾人劳动就业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价值意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利于残疾人经济及精神生活状态的改善,同时也利于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因此对于我国残疾人这一类特殊人群的劳动就业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社会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农民工住房政策的现实问题,探讨建立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研究主要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对现行状况决定了建立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农民工住房问题与市民利益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及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结果是将农民工住房纳入统一住房保障体系考虑更为有效等进行讨论.研究结论表明,要重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并可以通过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农民工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融资难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5.
周明 《上海房地》2011,(12):4-6
2011年11月17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房保障和公共住房政策委员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社联第五届学会学术活动月——住房保障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律师协会报告厅召开。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坚持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同于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说是,结合中国国情,按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探索出的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并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但有一点十分明确,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为了巩固和维护现有的社会基本政治经济体制,并且继续沿着已有的符合国情的路径走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强市场监管,是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过程的一项长期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工商部门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在工商部门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本文拟围绕工商市场监管职能与市场经济发展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体制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而对社会服务和管理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是组织社会生活、建构公平正义社会的基本制度。社会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其基本框架包括,政府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责,公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自治和他治协调配合,法治  相似文献   

19.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推进改革开放。要实现这些目标,会计人员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熟练的科学文化和业务技能。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把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发生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产生的大规模人口流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由此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进人城市谋生,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