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大千在使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的画家中,没有人像张大千那样对古人笔墨有更为自信的理解,从他1949年移居异国之后完成的彩墨画可以最后看出,这种理解显然不是类似黄宾虹、潘天寿、溥心畲(1896—1963)这类画家对古人谨慎的尊重,张大千充分地领悟了笔墨在纸面上的物理特性,他的实践告诉同人:任何人如果掌握了表达各种境界的技术,就能够使自己的绘画像任何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疏淡高远的古画那样,获得神韵和难以琢磨的深邃。又由于作伪这类行  相似文献   

2.
《致富之友》2010,(6):98-100
艺术家杨韬的"雕塑"作品《盛装暴力》,如果就具体形象和形态而言,已完全摆脱了传统雕塑语境中对形式及观念的诉求意识,而转向一种看似随意、实则严肃的形式趣味的游戏,那些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俑、车、马、兵器再一次脱离了其原本承载的"范式"与样态,完成了一次"创造性的转化"。同时,这些"转化"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的全球处境与被阐释的面向而言,实验性与实践意义都尤为重要与及时,如何将中国艺术(文化)的传统再一次置身于冲突激烈的全球政治及文化背景中产生全新的对话与交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艰巨而宏观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重视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国饮食文化"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渠道,经典著作《论语》中的思想、《黄帝内经》的理论、"阴阳五行"的观念无一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导览     
《致富之友》2009,(9):16-17
北京·798《尚·古》:2009孙初现代实验水墨展2009/9/19-10/22珊和羽画廊此次展览展出孙初新作品30余幅,是继2008年《尚·古——孙初水墨作品展》的延续和深化,是对泛水墨领域所尝试的破坏性探索,特别是对水墨彩色画新的可行性的实践。孙初的新作将西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及解构美学的表达融入到传统水墨的意象之中,从而打破了东西方艺术的疆域,颠覆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性,画面节奏紧张,大开大合,大疏大密——将意象、意境融入具象、抽象,形成了不可预期的"笔墨"效果和视觉张力。  相似文献   

5.
年度非凡艺术人物刘建华,由于独特的学艺经历,使他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家中最先使用中国传统雕塑材料——瓷——的艺术家,成功地赋予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以鲜活的当代特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迷恋的记忆》表达艺术家对生理本能和人体的兴趣和探索,到从对人体的兴趣转向物体研究的《日常破碎》,再到对社会现实做出反思批判的十吨洋垃圾的展出,2008年46岁的刘建华再度颠覆过往的创作转而"无意义无内容"的形式探索,这是一条必须具备超常勇气和创造力的艺术之路,代表了虽然身处在当代艺术刚起步的社会阶段,却能够时刻反思自我和环境的中国艺术家的非凡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致富之友》2011,(4):96
从三月开始,时间跨度达一年多的"占领舞台"艺术项目在上海启动。这个计划包含一系列项目和展览,旨在从全球视角尝试并表现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包括艺术世界的核心人物挑战传统现场艺术的概念,并且挑战艺术被感知的常规方式。每一位艺术家的项目都具备了创造出"体验式"作品的条件,这是传统的"白立方"概念中很少能够被发现的。"占领舞台"包括现场艺术、表演、剧院、  相似文献   

7.
谷文达的"天堂红灯"计划试图将他的文化融合于和谐的乌托邦波普化,这是以数千乃至上十万的灯笼——中国传统节庆使用的物件——构成的尺寸巨大的作品来实现的。它计划在荷兰、瑞士、新加坡、香港、上海、杭州等地实施,灯笼或是包裹建筑,或是在城市的高架路上延伸,或是覆盖湖面。延续了他在"联合国"项目的持续性路径,这个系列从个人工作室和美术馆空间走向公共场所,从精英艺术走向大众艺术,因而引发了如何在"高文化"和"低文化"间构建桥梁、如何处理体制与艺术家之间可能产生的不一致或冲突、以及精英艺术在大众艺术和文化中的作用等课题。这些课题的讨论在当今中国变得尤其重要,因为大众艺术与文化越来越支配了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实验艺术在全球化与城市化中被日益挤压,边缘化。谷文达的这个计划为我们考察在全球层次的两种不同、有时甚至对立的文化的互动提供了一个个案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更体现了了中国人在艺术创作方面独特的创意。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意象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因此,它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近年来,平面设计艺术中刮起了一股"复古风"、"中国风",而传统吉祥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基于此本文从提高现代平面设计的设计效果出发,结合传统吉祥图案的特征,以及其在现代平面艺术中的叙事表达,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创新应用进行相应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马可滢 《致富之友》2010,(11):102-105
在"画廊"栏目之后,本刊又特辟"经典艺术馆"作为姊妹栏目.优秀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都是我们的财富,需要细细品味与珍藏,成功的艺术空间和机构作为艺术生态基础的细胞体,它们的经营之道是栏目成立的推动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市场的成就 我首先总结过去两年中国艺术市场最突出的两点成就。经济危机之后,小国艺术市场在摸索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逻辑,我们的门信和能量甚至对全球岂术市场的稳定回升都起到不小的作用。我们也有危机,但总的来说尤论是传统艺术还是当代艺术,褴个市场在能动地继续发展和深化。其次就是拍卖的成就。中国拍卖行的业绩,他们的思考、举措和能量都在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百年时光沉淀的杭州西泠印社,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创作、收藏和研究机构。秉承了西泠印社文脉的西泠拍卖,自创始至今,一直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为己任,以中国书画、文房清玩、金石篆刻等专场见长,是为国内文化艺术界,尤其是艺术品收藏拍卖之翘楚。在中国现当代油画方面,西泠拍卖一直坚持以传统经典油画为特色。2009年西泠拍卖秋拍油画专场传统油画板块  相似文献   

12.
徐华铛 《浙江林业》2005,(10):44-44
2004年岁末的一个下午,我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的主编潘嘉来先生一起来到“木雕之乡”——浙江东阳拍摄古民居传统木雕。为我们作向导的是对木雕艺术颇有研究的何红兵先生,他驾驶着一辆日本产的双排工具车把我们带到一个偏僻的小村石塔山。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和认知"当代电影","当代电影"和"传统电影"又有何区分和不同?我想说的"当代电影",是近二十年或更晚近些时期电影发展中的某些不确定形态、风格的"电影",甚至是"非电影",尤其在科技、媒材巨变的时代潮流中影像艺术的变化与发展。当然,谈论"当代电影",也不应局限在传统概念、工业生产和传播模式下的电影后单纯的历史演变,而可以连接到同艺术历史中的某些电影创作、影像艺术实践的观念、思潮相连接(如60年代的录像艺术、70和80年代的实验电影和延展电影等)。可以看到的是,1990年代以来,电影全面进入博物馆,则真正改写了关于"当代电影"的论述和形态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法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带来设计灵感。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为现代建筑装饰带来更为丰富的意蕴和美感,表现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型的背景下,延续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大量消逝,少数幸存也面临严重的空心化问题。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归纳苏州传统村落空心化时空演变特征,深度剖析其空心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似宏 《致富之友》2009,(8):76-77
王晓莉作为当代一位执着于绘画艺术探索的画家,她的油画系列"小脚女人",更让我坚信了这一认识。个人的生存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持续性参悟,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沁浸,赋予了王晓莉油画作品的诗化品格和象征意味。对于"小脚女人"这一沉淀物象的艺术表现,像是对于一段历史习俗  相似文献   

17.
陆宗祥 《中国改革》2007,(10):67-68
"农民工"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关注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面临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课题。农民工对城市和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民居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营造等,探究古人的村落规划思想,并总结其对新时期村镇规划的启示。[方法]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村落规划理论,实地考察陕北、鲁西南等地的传统古村落,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对我国村庄规划设计的启示。[结果]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中,在选址方面,受地形、水、交通多方面影响,风水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在村庄布局方面,包括自然式村落空间布局和规则式村落空间布局。在民居建筑设计方面,坚持就地取材,讲究礼制,民居布局以中正为主,民居装饰"和而不同"。在公共空间方面,注重村庄绿化,配套建设宗祠、寺庙、活动场所建设,"比德"思想应用广泛,传统美德通过匾额、雕刻、壁画等体现。[结论]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物质体现,对于当代新时期美丽乡村规划、文化传承与古村落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指导和理论核心。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开放性与整合性、激励性与创新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并且也在现实基础上超越了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梓潼 《致富之友》2009,(8):56-59
3月以来,艺术品市场暖风阵阵。亚洲艺术市场"风向标"之称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全场达到近7亿港元的成交额、近85%的成交率。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春拍总成交额更是超过5.41亿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尤其抢眼,三件清宫旧藏书画共拍出1.1亿元人民币,近现代书画部分人气极旺,成交势头红火,众多拍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平均成交率超过82%。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传统书画呈现出来的抗跌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