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块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等阶段。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现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经济持续失衡和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国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国际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货币领域,美元占据了先导优势和霸权地位。为了巩固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本世纪以来,欧元与美元竞相扩张,由此加深了两大国际货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虚拟化,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利用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将金融危机的风险转嫁给了欧洲,欧元区成为危机的最终接力手。欧债危机的事实证明,美元依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欧元只是配角,这为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3.
一场空前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的过程中全球兴起了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争论。很多政要和研究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美元所致。改变这种均衡的体系对提振世界经济增长是必要的。美元的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高,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赞成和期待中,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衡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穆林 《中国外资》2009,(24):6-7,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衔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商黎疆 《时代金融》2012,(35):27-28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仍没有消散,依旧是当下国际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引发了各国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各国的共识。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以及人民币应当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如何能为中国争得更多的话语权,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这两种主要世界货币的国际信用日趋下降,国际市场上迫切需要新的避险货币和形成一种具有"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我国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本位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极大缺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增强,在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仍然有限、与主要国际货币还有很大差距的现状。展望未来,如果人民币启动全方位国际化,将会在15年左右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0.
只有认清危机,才能正确的应对危机.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危机的经典视角.此次货币金融危机实质仍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生产过剩".以此为基础,信用的膨胀及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对危机爆发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而美元的霸权货币地位,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则是危机的另一根源.经济全球化搭建的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则成为危机迅速扩散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人们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美元债务危机,凸显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重缺陷,目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体系濒临崩溃,使改革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共识,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庞大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及美元债务危机,凸显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重缺陷,目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体系濒临崩溃,使改革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共识,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庞大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演进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证分析显示,未来20年国际货币竞争格局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国际储备领域维持美元第一、欧元第二、英镑第三,国际证券交易领域维持欧元第一、美元第二、英镑第三,最大的变化是人民币迅速崛起为第四大国际货币。这种演进态势与这一领域强大的惯性有关,但从根本上讲仍取决于影响国际货币占比的各种经济因素,比如国际经济、金融地位、汇率波动及实际利率等。我国国际金融地位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民币如何能走得出去、如何能在海外留得住、如何能回得来这几个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开始对以美元为核心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猛烈冲击。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被严重挫伤,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之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顺应全球货币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并为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提供契机。该文通过考察美元、欧元、日元的国际化历程,从政策支持、汇率机制稳定和以成熟金融市场为依托等方面总结了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特点及经验,并就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晶  李涵硕 《国际金融》2011,(11):64-69
二战之后,基于美国的经济地位,美元理所当然的成为国际货币。1999年,随着欧盟货币的统一,欧元成为可以与美元相抗衡的潜在竞争货币。中国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出口贸易规模已经位于世界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呼之欲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当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此国内学术界也展开了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金融货币历史的演变:金本位制从作为国际的主导货币到崩溃,结合人在经济生活中利己性的本质、最新的科技革命以及未知市场的发掘三个方面阐述信用货币而非商品货币作为国际货币选择的必然性,结合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担忧,分析美元作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选择依据及存在的风险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