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资产证券化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危机后美国银行层面2011-2015年的季度数据,结合宏观经济因素,使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证券化资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判断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型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证券化资产总额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选择低质贷款进行证券化,说明逆向选择的存在;大型银行则并未出现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按照这一结论,本文提出在资产证券化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规模的银行采取有区别、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压力测试是用于评价金融机构在极端冲击下的系统风险承担能力的一种风险量化分析工具,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带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以CQ地区为例,以银行体系整体信用风险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宏观经济因素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动态关系,并对其进行宏观压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Q地区银行体系的整体不良率在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和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稳定;房贷不良率对加权贷款平均利率的上升也不敏感;CQ地区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冲击的抗风险能力和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缓释能力较强,总体运行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3.
利用上市银行2002-2013年的季度数据,考察资本缓冲调整、宏观经济波动与资产价值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上市银行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并不显著,但是其风险变动却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极为敏感;同时,资本缓冲的调整与上市银行的风险变动具有相关性,在宏观经济变动时,银行会因自身表内资产组合风险的变化而连续调整其资本缓冲.此外,上市银行表内资产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收入变动与风险波动的相关性较显著,所以,收入多元化依然是银行减少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通过首先构建了一个GARCH模型得到代理变量来测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然后利用我国银行业200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银行将收缩信贷供给,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1990年前后.美国每年大约有200家银行倒闭.新英格兰银行是最惨重的倒闭事件。金融学家评论说.这些倒闭的银行.盲目放贷.且贷款投放过度集中。变化无常的贷款损失意味着变化无常的利润.后又意味着变化无常和不断缩小的自有资本价值.最后只能关门了事。而在同一时代,资产组合理论却在资本市场大获成功,马柯维兹因其资产配置模型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之所以能够引起银行房地产信贷损失,甚至导致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后果,原因是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中存在的测不准风险或不确定性。本文从信息不充分的视角,提出了房地产抵押贷款中的测不准风险的定义,并分析了测不准风险的特性、形成原因和特殊后果。本文认为,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不可预见和不可描述的不确定性可能是管理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提高贷款配置效率的最好途径,这对于分析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与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防止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业和宏观经济的冲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资产结构,资本充足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贷款比例较高;而资本不足银行则减持风险资产,贷款比例下降。此外,由于不同规模商业银行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资本水平对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资本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的约束效应更明显。本文的这些发现为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进行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深幅调整的背景下,客观认识经济周期对银行的信贷行为和资产质量的影响,对于保持金融稳定以及把握宏观调整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使用2011—2015年月度的微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定量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贷款质量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处于长期趋势向下调整和短期周期性收缩的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着明显的顺周期变化倾向,且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会对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产生持续的负面冲击;而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建议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稳健的信贷经营理念,适度逆周期地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授权,持续提升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当中的一项就是银行信贷,而因为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具有正面相关的增长关系的。是以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的增长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是无疑的,而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有传导机制辅助产生,甚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21年36家中国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负向关系起中介效应。资本充足率对其起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中介效应更显著;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股份制行和农商行而言,其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要有效防范银行风险,就必须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稳健性,优化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和资本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有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研究表明,基于多阶段带简单补偿的资产负债随机模型适合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本文建立了三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运算求解。模型结果能反映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变化趋势;贷款配置比例始终大于债券投资比例,表明银行仍然立足于传统信贷业务;三大商业银行的最优资产配置略有差异。考虑到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以及存款负债流的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际管理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8家国内银行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我国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稳定性、资产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等经营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提高有助于提升银行贷款质量和改善公司治理,但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银行盈利能力、稳定性、资产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显著。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的影响呈U型,该比例在达到一定水平(拐点)后会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而在增加银行贷款投放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富国银行模式(社区银行、零售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模式(零售+投行业务并重)、花旗银行模式(投资银行)三家国外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模式进行总结研究,并指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启示:突显商业银行特色,差异化经营;资产配置要尽可能多元化;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传统业务;消费贷款成为贷款资产配置的主流;交易性资产配置应逐渐增加;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增加负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19家A股上市银行年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商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份制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力度更大。(2)利差收入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利差收入来影响银行资本配置效率,“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利差收入-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传导渠道有效。(3)债务杠杆对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债务杠杆提高会加剧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4)银行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竞争提高会减弱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这归因于银行竞争引发的信贷配给治理效应对冲了存贷利差缩减效应。本文结论为提升中国银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以来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理财产品资产配置偏重于固定收益资产并且风险偏好更加保守。文章针对这些趋势,运用风险平价模型对一个基钦周期内的全球主要资产组合表现进行了回测。从结果上看,风险平价模型可以在传统的20/80股债配置基础上,利用大类资产的市场波动提升组合收益率,并保持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在合理水平,这对于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冲  杜通  刘莉亚  李明辉 《金融研究》2019,469(7):38-56
为提高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与信贷配置效率,监管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上市银行2010至2016年的微观数据,与银监会公布的行业信贷风险进行匹配,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前述改革如何影响试点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贷调配。研究发现,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实施后:(1)试点银行显著降低了风险加权资产的规模;(2)试点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化存在非线性的特征,在调减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同时,并未显著增加最安全行业的贷款,而是增加了风险略高行业的贷款,体现出试点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3)进一步将行业划分为“虚”与“实”,研究发现试点银行减少了房地产业(“虚”)、制造业(“实”)和建筑业(“实”)贷款,显著增加了金融业(“虚”)贷款。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监管方面的文献,也对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3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企业的资产结构调整过程是否会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期,企业金融资产水平降低,经营资产水平增加;针对预期通货膨胀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会更好;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预期高通货膨胀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产品市场竞争状况都会对预期通货膨胀与企业资产结构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为企业更好地应对预期通货膨胀、降低政策变化风险和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利用投资效用函数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谨慎经营对绩效的影响,然后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模型表明,银行效率与风险资产比例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在考虑存款人效用或者加强临管后,银行会加大资本的投入比例、减少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更为谨慎地经营.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日趋不谨慎,经营绩效有所下降;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更加谨慎,绩效好于国有银行;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的角度看,谨慎经营能提升银行绩效,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测相吻合.调整传统业务结构,适当降低高资本消耗的贷款业务,优化资产组合配置,建立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亮亮  刘开林 《海南金融》2007,(9):15-18,59
本文利用12种高频性的宏观经济指标,测度了我国银行体系1997-2005年间各个月度的脆弱性状况,并在此结果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所占的资产份额和贷款份额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