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疲软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完全得益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笔者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在“九五”期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必需指出的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纵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应在2003年,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世界局势变幻不定。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步伐进一步放缓。而中国却在这一年里书写了“十五”计划蓝图的员好开局,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比上年增长7.3%左右,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完全能够达到。而且,北京申奥成劝、APEC会议在上海的圆满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使得世界瞩目中国,为中国经济的员好表现喝彩──中国经济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真正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喜人趋向。在同一时期国际经济低迷起伏,而我国却一枝独秀,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空前增强。这已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与瞩目。  相似文献   

4.
高辉清 《经济界》2002,(3):37-41
在2001年恶劣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前3个季度GDP累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8.1%、7.9%和7.6%,它们与2000年同期进行纵向比较,虽然分 别持平或降低了0.3和0.6个百分点,但如果与世界 上其它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却可以用“一枝独秀” 来描述。 一、2001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回顾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 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2000年中国经济也正是借助于外需的拉力,才一举走出了长达7年之久的下降通道。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整个世界的经济走入低谷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连续几年高速、稳定地增长,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国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上升。由此可以看到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地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从另外一些国家发展的实例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另外一种结局。在上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也是迅猛增长,并出现了亚洲“四小龙”成为经济发展的“神话”,但也正是这些“神话”最后的经济增长成为“泡影”。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经济增长只注重百分比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能力和意识决定着中国必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巨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在世界奢侈品消费一片黯淡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一枝独秀现象。本文从探讨奢侈品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目前奢侈品消费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奢侈品消费存在的一些特点,最后对奢侈品的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下半年开始,一场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爆发,迅速席卷东亚各国及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央领导经过认真地权衡利弊之后,及时采取了恰当的处置,包括宣布人民币不贬值等一系列对策,从而使我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保持了“一枝独秀”的地位。笔者曾于今年年初著文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见本刊1998年第2期),本文则拟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的走向,及其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东亚金融危机的走向这次东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确实是十分严重的,到1998年7月伤口为止,东亚各国及地区货币的贬值率及其最低点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战略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迄今对城市文明的认识仍不充分城市化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空间交点在哪里呢?就在城市。在过去两年里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一枝独秀”。我们的国民经济凭什么保持了“一枝独秀”的地位呢?最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大家过去两年中如果到各地去过,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很多城市面貌变化特别明显呢?城市化这个“发动机”不仅将支持2003 ̄2005年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将支持我们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城市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国际     
《财会通讯》2009,(1):5-5
在“世界经济与中国2009:变化中的世界和机遇”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走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朱民表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发展,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下滑。其中G-3(美、欧、日)经济将陷入“L型”衰退,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同时陷入衰退,在过去是罕见的。全球经济在风雨飘摇中渡过2001年,而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年,我们会面临什么形势?中国经济是否仍会持续稳定地增长? 为此,笔者采访了多位著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年,我国经受了加入WTO第一年的严峻考验,涉外经济全面攀升;这一年,我国宏观经济继上年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之后,又迎来了“出乎意料”的良好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8%。 2003年,是十六大后开局第一年。审视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认为,我国经济虽然存在不少  相似文献   

12.
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的时候,次贷危机悄悄地登台上演,人们对1997年暴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仍然记忆犹新,而次贷危机却再次无情地给世人上了沉重的一课。暴发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并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波及全球范围,把整个世界经济拖向衰退的边缘。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进行重新审视,不得不更加重视金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上演了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甚至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放眼世界,经济危机后,多国都陷在泥潭中难以自拔,但德国经济却是一枝独秀。德国何以在经济低潮解决用工难题的?本文将从根源上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电商,无疑是2012年产业经济领域最闪亮的明星。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过剩、亏损、低迷等字眼不停地撞击着跟球。而就在我们为脆弱的产业经济唏嘘不已的2012年,电商行业却接连创造了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时刻和数字。仅“双十一”一天,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8年,当一些人在议论中国出口总额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时,“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被认为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全球,在于德国人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德国靠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其工业基础就是“制造科技”,是“传统+科技”助“德国制造”畅行全球。  相似文献   

16.
张来成 《数据》2009,(1):42-43
爆竹声中,人们走进了2009年。今年这个元旦,尽管有世界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但以摸清“家底”、制定规划、迎接挑战为主旨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正式开始,却使元旦佳节红火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看.每次经济或者金融危机都要经过W型的反复,从危机到经济真正复苏时间长则10年,短则3年,很少因为打了“兴奋剂”而使危机在一年半载间就能平复的,否则日本就不会出现“失去的10年”乃至“失去的20年”了,也不会出现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诱因。在不同时期,各类经济体走出危机的方式由于外在经济条件和内在经济结构不同,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杨志安 《审计文汇》2004,(12):34-36
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由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而进入新兴的工业国家的行列,1996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所谓“富人俱乐部”的成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强劲势头。按不变价格计算,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多倍,创造了所谓的“汉江奇迹”。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源自美国的次债危机最终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经济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各国政府联手的一系列重拳出击下,世界经济逐步度过了“最坏的时期”,步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学术界存在两种定义:“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和“after the end of financial crisis”。本文将甚界定为“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高盛以其百年历史和在金融危机中的持续盈利,在投资银行中“一枝独秀”。高盛在中国也是“星途闪亮”。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以来,他先是在国企改制上市中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