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员工作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群体,其敬业程度对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由于新生代员工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契约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心理契约和敬业度理论,针对企业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现状,结合其心理契约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心理契约与敬业度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提升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员工敬业度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升员工敬业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个人及其组织的绩效。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业员工的敬业度结构进行探索与验证,开发出包含融入、责任感、投入、集中、尽职、积极主动等12个项目的制造业企业员工敬业度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敬业度由组织认同、工作态度、精神状态、责任效能四个维度构成且此四维度结构优于双维度和单维度结构,同时敬业度二阶因子模型分析的结果支持敬业度这一高阶因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06个新生代员工进行有效调查,验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分析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探讨了基于组织自尊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内部人身份感知都正向促进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内部人身份感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新生代员工敬业度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基于组织的自尊能有效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本研究结论对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角度指导企业提高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婷 《人力资源》2007,(16):10-13
韦尔奇曾说过,"任何一家想靠竞争取胜的企业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财富》美国百家雇主的调查表明,敬业度得分高的公司其股价比标准普尔500内的其他公司高出12%,所以对员工敬业度的关注成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焦点。同时,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敬业度作为衡量管理者绩效的指标时,也让很多员工担心——敬业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额效益吗?  相似文献   

5.
乔良 《人力资源》2012,(6):10-13
大量研究和实践不仅证明了员工敬业度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强关联性,而且还表明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来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以数据赢得管理层的支持在很多企业,对员工敬业度的管理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模块,而是锦上添花或者危机处理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推行一项自认为不错的提升员工敬业度的活动,却往往得不到高管层的认可与支持。与空泛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之一,具有高度敬业度的员工已经成为企业最好的竞争资源,如何有效地提升员工敬业度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提高员工敬业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应放眼未来着手眼前。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摸清本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基本状况,从满足员工心理需求入手,帮助员工树立职业理想,在企业内部创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员工敬业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庆东  王巧娜 《价值工程》2012,31(16):133-134
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本文从个人-工作契合度及其子概念的角度来建立员工敬业度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将该评价体系应用于辽宁抚顺移动公司。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敬业度,是现代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研究有助于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员工敬业度的评价和比较,为提高员工敬业度提供导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科技》2008,(9):18-18
2008年6月,全球著名的韬睿咨询公司最新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8%的中国员工被认为具有高敬业度,并且愿意为所在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25%的员工被认为敬业度很低,而且这组人中的60%打算留在所在的企业里。这说明企业员工敬业度是个大问题。那么该如何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呢?  相似文献   

9.
员工敬业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业问题已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敬业品质和精神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敬业度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员工非敬业造成的组织损失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员工流失的损失。目前,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整体上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蕴含着大量未开发的员工绩效潜能。因此,如何挖掘这种潜能,企业必须作出积极而正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全球著名的韬睿咨询公司最新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8%的中国员工被认为具有高敬业度,并且愿意为所在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25%的员工被认为敬业度很低,而且这组人中的60%打算留在所在的企业里。这说明企业员工敬业度是个大问题。那么该如何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员工敬业度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对于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留持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员工敬业度作初步探讨,并简单阐述了敬业度的管理模型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敬业度低的现象。中国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同时,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了适应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只有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论文综合了部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员工敬业度的概念,指出了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员工敬业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酒店用工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提高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将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江苏昆山地区的高星级酒店为例,从心理契约视角分析新生代员工的心理特征,探讨了影响其敬业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酒店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员工敬业度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儒家思想中的"贵人"、"重民"、"和"、"忠孝"等观点引入企业管理中,提高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虚拟回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员工的自我管理程度,提高员工敬业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的增长,企业在关注员工满意度、绩效和利润的同时,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承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不少企业纷纷效仿最佳雇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及最佳的管理模式。今天,优秀的管理者们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与组织承诺,获取最佳的竞争优势及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政策实施层面的角度出发,对员工敬业度管理的重要性、影响面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探索提高员工敬业度的方法和管理模式,说明员工敬业度管理的价值,为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定位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依据。同时,可以为企业在导入员工敬业度管理时提供更多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敏 《企业导报》2013,(9):164-166
新生代企业员工已步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主力,而他们具有自我意识强烈、独立自主、追求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使得他们对工作和组织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相比老员工都比较低。那如何提升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呢?除了依靠科学的管理外,擅长"关注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介入并进而探索有效路径不失为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陈浩 《中外企业家》2009,(22):122-123
员工敬业表现为员工认同组织,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额外的努力。工作价值观影响员工工作意愿或目标,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及工作表现,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并以此分析其行为的基础,以工作价值观为基础的敬业度管理是提升员工敬业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如何激励企业员工、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的研究一直是当今人事资源管理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2013年11月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员工敬业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世界仅有13%员工的工作状态称得上敬业,企业如何强化激励、有效提高员工敬业度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试从员工敬业度的作用、影响因素和企业激励措施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摘要】研究员工敬业度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员工敬业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第一条便是"爱岗敬业"。顾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员工双力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敬业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目标。韦尔奇说过,要提高员工积极性,一个取决于能否清晰地让员工了解他的工作职责和衡量标准,另一个取决于能否清晰地让员工了解他完成后能得到什么奖赏。总而言之,要提高员工积极性。必须充分认识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员工积极性因素的分析,提出国有企业员工积极性管理的双力激励模型。 1.双力激励模型 员工积极性管理,必须在公司战略指引下,通过系统的制度和机制设计来保证。员工积极性除了受组织气氛、领导风格和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来说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