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闫格 《北方经贸》2014,(8):104-105
自罗马法以来,时效制度就一直存在。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继续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制度,包括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两个方面。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消灭时效,即诉讼时效一直以来都持肯定态度,但是对于取得时效则基于各方面因素迟迟未予认可。近年来欲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取得时效制度,本文将主要就所有权的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备的取得时效制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我国关于此项制度是否建立一直处于理论界的争议之中,并未立法。从其秩序、效率、公平这三个价值方面对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财产的事实状态与法律状态上仍存在严重脱节、权利的归属混乱等问题。通过立法构建取得时效制度,应在其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的两方面进行,以建立起完备的取得时效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臻臻 《消费导刊》2009,(5):132-132
取得时效制度是完整时效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取得时效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最后对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构建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取得时效作为时效制度的一种,已为学界和许多国家的立法所认可。作为一种制度,其必然代表法律所保护的一定价值。通过对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物尽其用理论、秩序价值的分析,认为取得时效的价值在于秩序。  相似文献   

5.
《商》2015,(11)
取得时效制度也称为占有取得制度,指的是持有人公然占有他人之物,合法取得了物的所有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了解到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建立的迫切性。本文从四个部分试论取得时效制度及其构建,第一部分是概述取得时效制度,第二部分是取得实效制度的国内外立法现状,第三部分是其价值分析,第四部分是取得时效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6.
1.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无效”。因此,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理论上的无权处分)无效。那么.此时的善意买受人能否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呢?至少就动产而言,是可以的。但并非基于善意取得理论,而是基于《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的规定,即”即时取得时效”制度。许多学者认为”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就是法国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严格说来,这样理解不够准确,两者的目的虽相似,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争议仲裁时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虽然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但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许多劳动者因为仲裁时效原因无法借助于司法救济强制用人单位履行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不同的地方对社会保险争议仲裁时效有不同的规定;即时同一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仲裁机关,人民法院之间在补缴时间方面也存在分歧。对社会保险争议应统一参照适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的特殊时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但是它与日本、德国等国家成熟的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存在着差异,其本身的规定又有逻辑上的矛盾。通过与发达国家票据法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进行分析,重新认识了我国的利益偿还请求权制度,并提出我国票据法18条应作如下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予以返还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时效制度的实质是对民事权利的限制,民法属于私法,对民事权利的限制不能违背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民法基本原则。关于消灭时效制度的效力、期间、适用范围和援用,从保护权利人、受害人角度出发,我国消灭时效的效力宜采用"抗辩权发生主义",并受到公平原则的限制;普通时效期间和某些特别时效期间应当适当延长;消灭时效的适用于请求权,但某些请求权不适用于消灭时效;消灭时效制度的援用应由当事人主张,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援用。对显著违反公平的案件,法院应依据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否定时效援用。因此,我国消灭时效制度的民法典立法及司法适用应依据民法基本原则,更好地保护权利人、受害人的民事权利,避免义务人、加害人利用时效规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朱军 《商业科技》2011,(22):31-33
时效制度的实质是对民事权利的限制,民法属于私法,对民事权利的限制不能违背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等民法基本原则。关于消灭时效制度的效力、期间、适用范围和援用,从保护权利人、受害人角度出发,我国消灭时效的效力宜采用“抗辩权发生主义”,并受到公平原则的限制;普通时效期间和某些特别时效期间应当适当延长;消灭时效的适用于请求权,但某些请求权不适用于消灭时效;消灭时效制度的援用应由当事人主张,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援用。对显著违反公平的案件,法院应依据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否定时效援用。因此,我国消灭时效制度的民法典立法及司法适用应依据民法基本原则,更好地保护权利人、受害人的民事权利,避免义务人、加害人利用时效规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税款追征时效制度在督促税务机关及时行使权力,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国家的征税权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在一定期限之内,体现出现代国家民主法治的精神,体现出人民主权、个人与国家地位平等的重要法治思想,这是我国税收法制的重大进步。为此,力求分析我国现行税款追征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税款追征时效制度的完善提出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设立有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超过票据权利时效和欠缺票据记载事项时,持票人能够行使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但是该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票据的权利时效经过后,由于我国民事制度的时效期间也是两年,此种情形无规定之必要,否则会造成在商事领域权利因时效丧失存在救济而在民事领域却无救济的冲突,而且持票人自己怠于行使票据权利,理应承担不利后果。对于欠缺记载事项的情形,包括"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与"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的两种不同情形,欠缺非必要记载事项时,票据权利不会因此而丧失,此种情形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而当票据上欠缺必要记载事项时,此时从未存在过票据权利,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也就失去了它适用的前提,此种情形亦无需适用利益返还请求权。为了使票据法的规定更合理更规范,能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情形只应当有票据手续欠缺。  相似文献   

13.
一、国外、境外的立法例1.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无效”。因此,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理论上的无权处分)无效。那么,此时的善意买受人能否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呢?至少就动产而言,是可以的。但并非基于善意取得理论,而是基于《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的规定,即“即时取得时效”制度。许多学者认为“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就是法国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严格说来,这样理解不够准确,两者的目的虽相似,但法理不同:对于“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必须从时效的角度来理解,而时效强调的是状态本身,即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14.
杨琬一 《华商》2008,(12):56-56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的义务失去强制性而成为自然义务,此项可不必履行之义务即为时效利益。但时效利益是可以抛弃的。本文欲对时效利益的抛弃制度略抒己见,以促进我国时效制度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境外的立法例 1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无效".因此,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在性质上属于我国民法理论上的无权处分)无效.那么,此时的善意买受人能否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呢?至少就动产而言,是可以的.但并非基于善意取得理论,而是基于<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的规定,即"即时取得时效"制度.许多学者认为"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就是法国民法的善意取得制度.严格说来,这样理解不够准确,两者的目的虽相似,但法理不同:对于"即时取得时效"制度,必须从时效的角度来理解,而时效强调的是状态本身,即善意取得对他人之物的占有这种状态本身就够了,至于产生状态的原因是否有效则不予考虑;而善意取得制度是直接着眼于交易安全的保护.既然是对交易安全的保护,交易本身是否有效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0)
诉讼时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规范,对于维护公民的民事权利,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诉讼时效制度的相关概述出发,对于民事诉讼时效的立法范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具体归纳和总结为我国民法诉讼时效立法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法律公正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了票据权利因超过权利时效或记载事项欠缺而归于消灭时,持票人得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利益返还请求权系为保障票据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所设,为票据法上的一种特别请求权。本文拟从主体、构成要件方面对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第18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朱晓红 《商场现代化》2006,(23):268-269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又吸纳了罗马法上时效制度的善意。该制度是确认所有权的一种价值判断,在原所有权人、无权处分人、善意受让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应明确其适用前提,保持其界限的严格性。我国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中也应当对善意取得制度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劳动纠纷呈大量上升趋势。但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在此问题上却不尽相同。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颇存争议。重新界定《劳动法》第82条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概念,合理解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完成的后果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欠款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依法向法院请求保护其债权实现的有效期限。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以下简称过时效),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