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个人信用报告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活动中的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侵权类型主要有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时未告知信息主体、越权查询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记录不准确等,其中以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不准确侵权为主。为保证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个人征信维权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2.
个人征信作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综合评价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重要参考.随着个人征信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维权投诉事件不断增多,如何有效保护征信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基层机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了目前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建立保护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侯冬松 《征信》2011,(1):42-45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目的与范围等不明确、更新不及时,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不规范,被征信人参与信用信息处理权利不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征信主体和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个人信息采集的有效管理制度,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使用、披露与保存应体现时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始终是个人征信发展的重点问题。探索信息主体权益保障,规范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促进个人隐私保护,对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依法合规建立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制度。目前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联合征信缺乏制度保障,信用信息采集不充分,对个人合法权益如隐私权和知情权等权利的保护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因此,国家要加快个人征信立法工作.尽早出台《个人征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的渠道.内容和对外公开的范围.明确征信机构、信息提供部门、信息查询单位以及个人信息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运作程序,保证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沿着法制轨道进行。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通过采集、披露和使用个人信息,在有效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险。在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却仍然空白。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征信体系下个人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机制,将个人信息置于法律的切实保护之下。  相似文献   

7.
占硕 《征信》2011,(3):1-6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际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研究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个人征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凭借其全面的信贷信用数据及其他信用数据,成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但由于我国征信系统建设起步晚,数据量大、数据质量不高,金融机构对征信系统产品解读不准确等原因,妨碍了信用信息主体的正常经济活动,损害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异议、投诉甚至诉讼案件。为此,笔者对渭南市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基层央行征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律主体具有"知情权",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应取得本人同意,从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角度看是最稳妥的做法。但若坚持这样的法律规定,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太大,可操作性不强,直接限制了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征信体系作用的发挥。目前信贷征信系统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时,往往并未取得信息主体同意,只是规定在信用信息查询、提供信用报告等使用环节必须取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剥夺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信息关注度不断提升,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在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征信权益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露 《甘肃金融》2012,(10):67-67
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随着社会对征信认知度逐步提高,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对个人信用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个人信用报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身份证。但是随着当前未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和个人要求信息主体提供信用报告的情况不断增多,且使用的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将信用报告的使用游离在人民银行监管之外。易形成的风险及影响(一)监管机制缺失,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扩大,从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信息关注度不断提升,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难题也逐渐显露.本文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在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征信权益保护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弋阳县征信管理系统主要由企业和个人信用基本信息数据库、资信分析评价体系和征信查询系统三部分构成,分信息采集、信用状况调查、信用等级评定、资讯查询和预警通报五个环节,其中企业和个人信用基本信息数据库是整个征信管理系统的主体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读个人征信法律关系,从内涵上阐述征信数据的开放,对征信数据主体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征信机构征信数据的价值评价,明确信用信息之上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中的对个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法律保护以及确认征信数据主体对信用信息的适度控制权,从而将征信活动作为一种创新的法律行为而纳入法律框架,规范征信活动,维护良性的征信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白云 《征信》2011,(5):66-7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征信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先试点、后在全国铺开的过程.上海是征信试点城市之一,在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上海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征信立法和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立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常常被称为个人征信工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然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还不完善。本文立足个人征信工作实践,针对部分异议事项处理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以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为研究支点,分析异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征信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与各部门信用数据封闭性的矛盾。目前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但要求做好个人结算账户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数据导人工作,同时,也要加快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工商、税务、法院、公用事业交费等信用信息。由于我国没有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咨询、披露和评级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开始使用。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标志,个人信用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工作迈出了一大步。目前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涉及个人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卡,个人担保业务。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查询依据之一。建立诚信社会,个人信用记录具有良好的制度导向作用。但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使不少消费者由于信用记录使信贷受阻和产生不知情的信贷费用从而对个人征信系统产生疑问。究其原因,主要是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信息不对称在信用卡消费…  相似文献   

20.
一、完善征信立法工作,强化部门合力。一是通过法律健全征信信息采集程序。二是通过法律保证征信数据的真实性。三是通过法律规范征信信息的使用行为。对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而言,征信管理部门有义务进行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