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2007-2018年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总体水平提高,区域之间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缩小.②研究期间,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在空间密度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且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③在空间分布上,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呈现集聚态势,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地区的高值的集聚,粤西、粤北、粤东低值的分散,整体显示出低值区包围高值区的分布趋势,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旅游扶贫地总体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呈"分散与聚集"分布特征,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向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不同县区旅游扶贫地在空间上呈集聚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呈"团状"分布特征。粤北地区主要为热点区,珠三角地区主要为冷点区;旅游贫困率大体上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高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地区,低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区位条件、地形地貌、相关政策、经济水平和旅游资源等是影响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贫困集聚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依据31个省域2005-2010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贫困发生具有显著空间依赖特征;贫困空间分布遵循"西高东低,梯次递减"规律;局部聚集呈现出"东冷(L-L),西热(H-H)"特点;纳入地理空间效应的实证结论更加稳健与科学,空间模型优于传统模型;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扶贫支出、市场化程度、公共服务供给、城镇化、人口聚集以及收入分配差距均对贫困发生、集聚施加影响,但影响模式、时效、强度及方向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区域经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江西省区域经济的集聚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空间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江西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呈现以下特征:江西省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绝对差异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区域经济集聚程度不断增加,但速度逐渐趋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分布;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5.
巩前胜  仲伟周 《改革》2012,(5):83-87
利用200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其区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集聚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向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有序转移。同时,中西部省市也应尽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平 《科技和产业》2015,(12):105-108
为了检验江苏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通过构建rook相邻空间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莫兰空间检验模型,以金融相关比率代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江苏金融发展整体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现象。而通过对LISA散点图和聚类图的分析得知,江苏省各县市金融集聚类型以HH和LL类型为主,即以苏南高金融发展水平区域集聚和苏北低水平区域集聚为典型。  相似文献   

7.
以海西经济区的144个县市为研究空间尺度单元,选取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ESDA分析其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效应,但在省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县市呈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以温州市辖区为中心点呈现H-H型集聚,而围绕福建省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县域呈L-L型集聚,建议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以福建省为中心带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的江门市作为广东省七个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009年接受省委、省政府下派帮扶105个贫困村、9098户贫困农户脱贫任务。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省力量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最新颁布的2 300元扶贫标准,以国家扶贫攻坚确定的11个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11个片区地形地貌、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致贫因子以及分布特征、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连片特困区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连片特困区远离区域经济中心,从区域中心向贫困地区经济辐射整体呈现地理衰减趋势,且连片特困区多位于数个经济中心的"三角地带"。基于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层面指标,将连片特困区划分为6种致贫类型,并逐类进行致贫机理分析,探讨提出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旅游地产的内涵分析,深入剖析了旅游地产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旅游资源、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等多个层面构建旅游地产发展条件评价体系。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得到很好的验证;2目前珠三角地区旅游地产发展条件空间梯度特征显著,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3发展条件的空间差异分析为旅游地产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1.
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现代产业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城市层面数据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进行了考察,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导致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成为我国现代产业的高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的高端要素丰裕程度,城市的储蓄水平、城市等级和环境状况等也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城市的资源丰裕度、开放程度在空间滞后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几无影响;要素禀赋和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不均现象.  相似文献   

12.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的POI(兴趣点)相关数据,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标准差椭圆、重心、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从数量变化、分布特征、集聚情况几个方面厘清衢州城市旅游休闲业态分布规律,研究衢州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从整体来看,衢州市中心城区旅游休闲业态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周围县市的集聚形势尚不明显,数量上来看,中心城区尤其是柯城区相关业态数量较为丰富,衢西、衢北地区较为稀疏;②从各业态分布情况来看,各业态标准差椭圆的移动轨迹呈西南–东北走向,住宿服务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但尚未形成明显集聚中心,购物服务业态分布方向显著性不强,餐饮服务业密集程度高,各业态均值中心呈现向市中心集聚的空间发展特征,多数业态平均中心均位于主城区柯城区;③从各业态集聚情况来看,中心城区具有多核发展趋势,周围县区低密度点状集聚。餐饮服务业态集中在衢东北、衢北的城市腹地,购物服务、休闲娱乐、旅游景点业态的网点分布相似,住宿服务业态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核心辐射,远城区呈多斑点环绕分布,围绕旅游景点与交通主干线不断扩展;④从形成机制来看,市场环境、人口规模、交通条件是衢州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行业内部的相互联系是产业发展的潜在动能,不同影响因素分别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于衢州市旅游休闲业态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是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及旅游资源。使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化程度不高;(2)休闲农业园区最大的集聚核心在长株潭地区,在娄底、衡阳和郴州3处均有明显的高密度集聚核心;(3)休闲农业园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郴州、衡阳、长沙和娄底;(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与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王俪晓  尹鹏  杨毅 《科技和产业》2023,23(24):74-79
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中东多,南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最多,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最少;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呈现“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山东省区域分布方向较为一致;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受到人口规模、资金投入、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最后,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财政支持、因地制宜进行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FDI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FDI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扩大产生重要影响。究竟空间因素多大程度上能解释FDI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01个县级以上城市人均FDI和空间位置坐标数据研究了FDI的空间集聚与趋势面。研究发现,空间因素对FDI集聚分布的相关性极其显著。从空间因素看,中国人均FDI分布可分成5个集聚区域,北部和西南地区难以吸引FDI入驻。这意味着,更有效地促进FDI北上,尤其是西进应当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FDI政策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依据定义的休闲类POI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技术、最近邻指数等衡量研究区休闲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休闲类POI整体呈现集聚的状态,生活休息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强,观光休闲类POI的集聚效应最弱,相对比较分散;各类POI的NNI指数与其数量没有直接的联系,造成其NNI值过小的主要原因是POI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依据核密度指数,休闲类POI呈现一种"大中心多分散"的分布格局;生活服务类POI的分布特征最接近整体,观光休闲类POI的空间分布呈现一种"多中心"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东省金融资源区域化配置状况也出现明显失衡。本文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失衡原因与表现形式进行了基本分析,提出要构建三大梯度的广东金融产业战略空间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地方民营金融业、提供利率倾斜政策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