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现代产业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城市层面数据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进行了考察,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导致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成为我国现代产业的高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的高端要素丰裕程度,城市的储蓄水平、城市等级和环境状况等也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城市的资源丰裕度、开放程度在空间滞后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几无影响;要素禀赋和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不均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林 《开发研究》2020,(1):47-53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叶琪 《新疆财经》2013,(6):38-45
在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我国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渐成规模,并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较为明显的梯度性态势,由此也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年-2011年我国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把这些地区划分为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和极弱竞争力五种类型,且这些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区域圈层性等特征.为促进我国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的优化,本文提出:强化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合性;培育各省区特色核心竞争优势,引导产业竞争力合理布局;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整合凝聚区域竞争力;促进中西部地区主动参与更大空间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及GIS技术,结合全国维度产业和就业空间格局协调特征与城市维度产业和就业结构协同特征,全面分析了2003—2019年我国产业与就业空间格局及其空间协调发展演化态势。研究发现,我国第二产业和就业空间格局协调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第一产业和就业“双重扩散”发展且空间格局协调度和结构协调性均减小,东北地区、黄河上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等第一产业与就业发展更加协调;第二产业和就业“双重集聚”发展且空间格局协调度和结构协调性均增大,我国第二产业仍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附优势,中西部地区更具有第二产业从业劳动力转入的可能;第三产业“产业集聚-就业扩散”发展且空间格局协调度和结构协调性均增大,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更高,具有较强的就业聚集潜力。建议在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等要素空间集聚点,拉动人口要素进一步集聚;在沿海地区优化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促进金融业、信息传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就业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虎森 《开发研究》2022,(5):156-160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一书,强调了以地区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该书认为,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和多元要素空间相互邻近形成以聚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地区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发展。研究区域发展,就是要寻找和揭示这些决定地区竞争力的因素及其作用途径的过程。这种主张,对加快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际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梅 《改革与战略》2010,26(4):130-133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发展潮流和趋势,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文化产业集群引领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以西安曲江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的有益的、成功的探索与尝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并选一步分析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特色、提升竞争优势、协调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面对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中国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格局,面对来自长三角和其他区域的有力挑战,珠三角应加速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加速珠三角产业的高级化和重型化,加大对新一轮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的承接步伐;加快珠三角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的扩展和延伸;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渗透;积极发展珠三角文化产业;借力港澳及CEPA为珠三角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进区域外部扩展和产业转移;以此提升和优化广东产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其全国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杜宇坤 《科技和产业》2024,24(9):215-220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图谱的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助力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元对应分析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实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对应分析方法从产业规模、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出口能力五个方面对比了2006-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实力,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各聚集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实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