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它的"味":从研究物理规律入手,注重物理实验,体现物理本味;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体现物理的美味;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资料,巧设悬念,紧密与生产、生活联系,体现物理趣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资源与资本的区别,指出了如何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训诂学与义理的考察,探讨了<老子>书第一章"可道""可名"的本义.指出"可道"的"道"字,应以动词性的"显现","践行"为正解.<老子>行文的简洁含蓄之处,正是暗示着道的相用层次与主体的实践层次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斯密问题"指亚当?斯密的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之中关于人性标准的矛盾问题.本文将文献资料中对"道德人"与"经济人"实际上的统一性的论述加以总结和归纳,然后从另一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对二者统一性的理解--即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那么道德人与经济人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统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概率课"讲懂"、"讲深"、"讲活",是当前概率课教学改革中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漫谈"概率、条件概率及其应用"的教学,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用预叙和反复间离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带来了"接近"与"退避"并存的二元意动审美体验.在<红楼梦>中这种体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所激发出来的"接近"与"退避"的体验;一个是由于作品虚实结合的总体艺术结构所激发出来的体验.这种二元意动体验是<红楼梦>艺术魅力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与"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要求相对照,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相违背、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违背,而且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违背.由此得出,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由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上的欠缺形成的"制度荒"是导致"民工荒"的根本原因,而由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缺失形成的"权益荒"则是出现"民工荒"的直接原因.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权益;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力度,并弥补《劳动法》相关规定;摆正政府地位,实现政府的有效监管;设立社会中间层,缓和农民工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0.
旅行社"边缘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近些年来在接待人数与收入上均出现了"边缘化"的严重现象.旅行社"边缘化"的原因从自身的角度分析主要有行业结构、产品及服务等方面.旅行社要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必须从行业结构调整、产品创新与优质服务等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是落实"HSE"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识别和风险管理"内容有多项目、综合化、多条款、细致化、多措施、具体化的特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确立实施每日每个项目前,建立班组"安全信号台"与"识别、评价、控制"相结合的事前预防机制,以"5x"工作法有效实现管理任务.既落实了岗位人员日常例检作业活动与小区"安全信号台"相结合,又形成了全员参与形式化、内容化、制度化的有效统一.有效地实现了"HSE"建标、对标、达标三标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与"公共人"是人们在政治研究中所进行的制度设计的人性择拟.在人的本性依需要而定的逻辑判断下,引导人的行为主要有道德说教和制度规范两种方法."经济人"预设与"公共人"导向都以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为中轴.作为对人性的正当引导与合理预期,制度设计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防止利己主义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基于此判断,公职人员在事实上可能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上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一国两法"的法律体系也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以及宪法学说的极大丰富并成为跨世纪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文学符号与结构在文化的沉淀中延续,其深厚底蕴于集体情感的汇流和集体智慧的累积中形成.但文学符号的固化和文学结构的封闭也制造危机,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缺失使意指的合理性丧失,文学表达趋于僵化,文学符号与结构存在的根本意义难以被维系.创作者的情感与认识作为文学符号与结构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为其存在提供依据,也是促成其"延"与"变"的要素.独特的情感与更新的认识激发创作者改变的欲望,促使指涉的形式或内容发生演变,从而为文学符号与结构注入持续的生命力.为了满足文学表达的需求,文学符号与结构在自然的延续与演变中保持着可感的力量与指涉的威力.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与现代法治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理念包括法治所追求的伦理基础和价值理想.法治理念之普遍诉求在于实现约束国家或政府权力,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与自由.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精义在于法治之"法".现代法治之"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当代中国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法治理念的普遍诉求,与中国特色及其本土资源形枣共鸣并达成共识,是一种最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角度研究"理论创新",揭示了"理论创新"的本质是继承与发展,将普遍原理具体化.其意义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与教条主义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中源"文化观与晚清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探究"西学中源"文化观的发展对于深刻认识"中体西用"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轨制"和互相沟通的"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大力发展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和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立交教育体系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斯密的理论假设,市场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本质特征是理性"经济人";另一个是管制市场的政府,其角色定位有如"守夜人".无独有偶,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也将社会上活动的人描述为"两者":一是社会经济的活动者,他们都是忙碌奔波的"利者";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即政府,其理想角色是充当一个顺应社会经济自发发展的"善者".斯密的"两个人"假设与司马迁的"两者"描述既有同工异曲之妙,又有交相辉映之趣.比较二者,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存在主义,实际上是对哲学与生活方式合而为一的前苏格拉底传统的回归.政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与离开教堂的资产阶级,意味着无家可归之后又增添了虚无和荒诞感.这是桑塔格等"新左派"最大时代语境,也是存在主义的主题.桑塔格在诸多"言"与"行"上与萨特都有强烈的相似性,萨特是她的行动之父,但她的审美感受力的"理想丈夫"却是加缪.桑塔格在对待二者的矛盾态度中彰显了自身特征.不仅如此,存在主义对人自由的自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责任意识,仍然有其恒常价值,尤其是在新媒介生态下的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