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古特人,或者如中国人所说西番,和藏族人拥有同一祖先。他们分布在甘肃山地、青海湖地区和柴达木东部一带。其中从黄河上游流域向南一直到蓝河(即长江。———译者注)以远,是唐古特人(唐古特一词是清代文献中对青海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唐古特是党项一词的转音。党项人是中国古代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青海省东南部,唐初大多迁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国,1227年西夏被蒙古军队灭亡。近代国际上一些民族学、历史学者把青海、甘肃一带的藏族称为唐古特人,以区别于西藏的藏族,并认为唐古特人包含有其他民族的血统。—…  相似文献   

2.
正深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山水,养育了丹巴一代又一代玉雕佳丽,因此丹巴又称美人谷。西夏皇族后裔的血质禀赋,唐代"东女国"的遗风流韵,明清宫廷服饰的浓妆素裹,嘉绒藏族传统歌舞的锦上添花,使丹巴姑娘与众不同。2009年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获得首届"中国·四川十大名节"称号;2010年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获得文化部授予的项目类"群星奖";2011年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被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庆"。举办风情节不仅是为了打造丹巴嘉绒藏族风情文化旅  相似文献   

3.
宁夏赋     
宁夏,祖国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区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壮美,回汉共处其风情迥异。历史悠远,沐千载风雨;文化蕴藉,有雄才济济。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黄河赐予。秦皇一统,设郡北地,斥兵屯垦,兴修水利;汉武两巡,大举移民,引黄相济,成于汉渠。安史乱中,玄宗迁蜀太子李亨,灵武登基。更有党项英杰元昊羁縻西北诸部,立国谓西夏,定都兴庆府  相似文献   

4.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发表论文约计150余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有: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史金波《西夏出版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牛达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王菱菱《宋代矿冶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六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杜建录《〈天盛律令〉于西夏法制研究》(宁夏人…  相似文献   

5.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相似文献   

6.
宋得宪 《发展》2012,(12):59-59
西夏碑和西夏文书,是建立西夏王朝留下来的历史遗物。如今,景泰县档案馆就珍藏着西夏文书。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割据王朝,立国190年。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代人称西夏。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凉府(今武威市凉州区)为西夏辅郡。西夏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人都有姓和名,而缅甸不同。一般来讲,人名称谓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是人们彼此相互区别的符号,在社交互动中被广泛用作个人符号。一个人的名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它们以"姓氏+名字”(如中文名称),但缅甸人的名字不同于中国人或是英国人的名字。因为缅甸人只有名字而没有姓氏,这是缅甸人名字的文化法则。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黑水城出土税票,代表了元代末期的税票格式,以木板刻印为主,辅以写本。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发现,元代与西夏税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每亩纳小麦数增加了3倍多,而大麦数相应减少;地税征收的方式为人户合纳;时间集中在十月至十二月;收购税粮和发放税票的机构为亦集乃路的府仓——广积仓,付使、大使、监支纳为具体负责的官员;纳税人户计主要为军户、民户和宗教户,涉及蒙古、汉、党项三大民族。  相似文献   

9.
《开放导报》2005,(4):i0014-i0016
西夏的佛教术语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和两种不同的借用方式:表由成语的词一般采用意译,来自汉语的词一般采用音译。这两套术语中有一些已经进入了西夏人的日常生活,成了西夏词汇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羌族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他们大多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主要聚居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也有散居),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盛产名贵药材,还是国宝大熊猫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相似文献   

11.
情迷高尔夫     
赵艳 《走向世界》2008,(15):98-99
高尔夫,是英文GOLF的音译.有人说它是最能贴近自然的运动,因为光从名字的结构就显露无疑.G代表绿色(Green),在绿意盎然的大自然环境中打高尔夫球是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O代表氧气(Oxygen),氧气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力元素;L代表阳光(Light),阳光是一切生命的开始,享受阳光,就是享受生命;F代表步履(Foot),打高尔夫球的主要运动形式是要走完几公里长的球道和用杆击球.  相似文献   

12.
千碉之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6年,时任丹巴天主教堂神父的佘廉霭将他拍摄的古代石碉楼寄回法国,参加在里昂举行的摄影展,丹巴石碉楼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2003年11月,法国女探险家弗德里克·达瑞根拍摄了《喜马拉雅的神秘碉楼》,这部反映丹巴碉楼的记录片通过著名的《探索频道》(“Discovery”)向全球播放后,神秘的丹巴碉楼群引起了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13.
《重庆与世界》2011,(6):59-63
丹巴,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从马尔康、大金川一路过来,满眼的梨花漫漫,桃枝夭夭,嫩柳依依,村落暖暖,让我阅尽了人间春色。黄昏,峡谷起了大风,整树整树的梨花花瓣漫天飞舞,落到我身上、桌上、日记本上,不一会儿,院坝已落花满地,一片白雪。我这才知道什么叫"花瓣雨"。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萧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妍。如果你来过丹巴,特别是这个梨花满天的丹巴,你应该细细品味丹巴以及丹巴人和梨花匹配的性情。  相似文献   

14.
<正>嘉绒藏区文化源远流长,从丹巴中路石棺墓葬的发掘及对石棺墓葬殉葬品的鉴定中可以知道,丹巴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从丹巴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可以对丹巴的历史进行追溯,如墨尔多修行传、乾隆王打金川等故事。而今许多民歌经过挖掘整理后,从歌词里更能体现出丹巴悠久的历史,观察到丹巴先民们生活的轨迹。早在清末民初,在嘉绒地区的丹巴县小金谷中流传一首民间山歌"十送小郎哥",  相似文献   

15.
我老早就萌发了要采访他的念头。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有一个极普通的名字——陈绪火。就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曾引起不少人的议论。有人说,这名字俗气,不吉利,因当地方言“绪”“熄”几乎谐音,“绪火”不就是“熄火”了吗?也有人引经据典,说这名字外俗内雅,气度非凡:“绪者,头也;绪火者  相似文献   

16.
秀丽的村寨,美丽的少女,让人魂牵梦萦……丹巴藏寨,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之一。美丽的丹巴坐落在川西高原的深山峡谷中,大渡河从山间奔腾流过。在冰川雪线之下,在高山峡谷之中,在湍急江流之侧,散布着座座奇异的村落,这就是丹巴藏寨。它依山傍水,面向太阳,和大自然浑然一体,表现出中国西部那种天人合一的神奇和壮美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丹巴(丹巴旅游局咨询投诉电话:0836-3522902)1.交通成都——卧龙——四姑娘山——丹巴。该线路全程345公里,均为柏油路。成都市白果林小区文华路13号,西门茶店子车站(班车时间:6:30-7:00间)注:每天只发1—2辆车,由于发车时间早,必须提前1—2天买好票。沿途:推荐热点: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沃日县路经小金沃日县(距成都268km)可游览古代土司的碉楼,颇具特色。再行10km,还可看到红军当年经过的猛固桥,两座铁索桥和一座白塔成为途中的一个亮点。2.住宿丹巴假日酒店标间100—120元地址:丹巴县建设街100号。电话:0836—3522161丹巴大酒店丹…  相似文献   

18.
蒙哥围困孤岛:摆琴设擂 公元1278年正月,重庆城沦陷,钓鱼城被元军围成孤岛。 在蒙哥攻打钓鱼城36年的时间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在10多万“蒙古联军”里,有无数阵亡、受伤的蒙古军士,还有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夏人,也在一次次的攻城中,将生命在钓鱼城下结束。西夏人在攻打钓鱼城的战争里,流传了一个传奇故事,就是西夏音乐被作为武器,扮演了“战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古代,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会施以"冠笄之礼"。如今在丹巴县也有类似的礼俗,不过丹巴的成年仪式却是专门针对女孩而举办的。近日,笔者跟随丹巴嘉绒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丹巴县梭坡乡八梭山,与四方宾客一起见证了丹巴嘉绒藏区女子成人礼的全过程。村庄:云雾缭绕宁静和平清晨,我们一行乘坐一辆越野车,告别还在睡梦中的小镇,跨过大渡河,向梭  相似文献   

20.
"10个……100个……300个……400个!好!"一群在英雄山脚下晨练的人为一个青年打"毽子翻"的耐力所折服,不禁发出一阵赞叹声。几个见过他舞台形象的人喊出了他的名字,这个青年就是山东歌舞剧院的"台柱子"肖冬。他为练好民族舞蹈要求甚高的"曲度"和"圆度",坚持每天打400个"毽子翻"已整整10个年头了。对舞蹈陌生的人也许对肖冬这个名字不很熟悉,但在文艺圈里,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恐怕不多。三十有七的肖冬,从艺已经25个年头了。在他12岁进入省歌舞团学员队时,他的舞蹈基础并不出色,倔强好胜的性格使他用"极不科学的练功法"(舞蹈教师评语)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己的"开、绷、直"三要素程度,成为单项考核的佼佼者。艺术的大门是永远向勤奋者敞开的,在山东省一次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