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作证率极其低下 ,这给案件事实的查清、审判方式改革及案件审理质量都带来了弊端。针对出庭率低的原因 ,应从立法方面对其予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作证率极其低下,这给案件事实的查清、审判方式改革及案件审理质量都带来了弊端,针对出庭率低的原因,应从立法方面对其予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宋陆 《魅力中国》2011,(21):171-172
众所周知,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调查和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主体。对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调查和刑事诉讼中权力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同时也是刑法文明化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长期受纠问式诉讼传统影响,在犯罪嫌疑人全力保护方面,依然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刑事调查中的权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明确了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在之后的一系列案件中,联邦最高法院最这一原则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这一原则现主要包括了被告人和证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对于查明案件事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难、出庭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证人作证制度.针对我国当前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应建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确立证人不作证的法律后果、健全证人人身保护机制,以及规定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利、完善证据规则等,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张茜 《魅力中国》2011,(8):120-120
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案件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那令人咂舌的判决结果又一次把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推上了风口浪尖。陪审团的人员构成是否合理,陪审团所耗费的纳税人的巨额财产是否被浪费,陪审团制度是否是司法效率低下的最佳证明等等。本文拟透过辛普森案件来分析美国陪审团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围绕重新塑造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控侦、控审和控辩关系,结合检察权在我国司法体制中的职权定位与应有内涵,检察机关需对刑事检察权力运行机制进行结构调整和对刑事检察监督予以功能转型。在结构调整上,需构建更为民主、透明的办案参与机制,让更多的诉讼主体有效表达诉求,并适度引入动态的案件调查机制,提升检察机关审查案件的司法属性。在功能转型上,需完善律师意见听取和有关投诉处理机制,以突出亲历性更强的动态性监督,实现内部与外部监督的对接,强化监督效果,提升刑事检察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刘长乐 《魅力中国》2009,(16):39-40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在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司法独立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审判委员会产生的背景出发,论述了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性质、构成和职能,并分析了审判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从而探讨了审判委员会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以审判为中心"语境下,基于逮捕制度现状,阐述对当前刑事诉讼中逮捕制度的理解,探讨了逮捕程序的所应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黄萍 《理论观察》2007,(4):199-200
一、强制措施概述强制措施,是指法定机关为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刑罚的执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的,强制他们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是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方法。(一)一般适用条件1.适用的主体条件适用强制措施的主体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没有行使的权利。2.适用的对象条件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适用的原因条件强制措施适用的原因条件主要是视案件情况,为了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其不毁灭、伪造、编造、隐匿证…  相似文献   

12.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公证书做为一种证据,经常出现在人民法院的诉讼过程中。公证书的特殊诉讼证据作用源于其基本属性,在诉讼中能较好地发挥法律约束力,与审判过程具有密切联系。重视和发挥好公证书的特殊证据作用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确保案件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王晓芳 《魅力中国》2011,(5):182-182
一、通过电影《12怒汉》解读陪审团制度 《12怒汉》这部电影是描写美国陪审制度的经典之作。一般人初次看到这一制度可能都会对其合理性产生怀疑,由12位非法律专业的普通公民决定案件的事实乃至一个人的生死。然而,陪审制度却是英美法系中重要的审判制度。在陪审团制度的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陪审团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孙瑞灼 《宁波通讯》2011,(11):23-23
日前,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在重庆举行,11日专题研究部署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表示,当前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要牢固树立打击行贿与打击受贿并重的观念,从根本上扭转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的局面。(《新华网》5月12日)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审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审判模式的改革方向,但仍然有着许多不足:如法官独立、法院独立、审委会独立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一致;对法官在开庭审理之前对案件的预断和偏见无法作出合理的规范和防治等弊端.在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审判模式应当做到保障被告人的诉权;正确定位法官角色,打造"灵活法官"和建构中国特色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18.
蔡志国 《中国经贸》2011,(12):128-129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院审理和执行的案件逐年增加,加上审判环境的变化,诉讼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暴力抗法案件,实施安检势在必行。本文从目前安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入手,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刑事鉴定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受指派或聘请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做出结论的一种特殊科学活动.鉴定是刑事诉讼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鉴定结论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它对探明案件真相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已把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但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却并不具有当事人的完全形态。该文从犯罪的本质、刑罚、刑事诉讼目的等方面综合地探究了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应然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