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解决农村环境建设中的资金、管理和人才等问题是很难实现和谐的。PPP这种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应用于农村环境建设,将增加农村环境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是不断深化农村发展的需要,是政府部门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是为农村环境建设解决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创新PPP投融资模式能弥补政府农村建设中人才和技术的不足,实质性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加快农村环境建设步伐。创新PPP投融资模式,应以政策激励提高私人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投资转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灵活运用农村环境建设的PPP模式,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PPP投融资项目。  相似文献   

2.
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环境,主要是指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包括村镇环境和乡村景观等等,广义上应该包括农业环境。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环境的保护,只有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才能顺利推进。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破坏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增长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主要是使用化肥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使大量的化学污染残留物由食物、饮水进入人体,直接危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现在其他农业投入品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农用薄膜等,直…  相似文献   

3.
农村环境产权重构及其交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产权的“共有性”是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还不具备应用“庇古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条件。从制度上重构农村环境产权,引入市场交易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以农户和村集体为主要权利的产权重构模式,以及农村环境产权的市场化配置,并结合安全,阐明了产权交易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环境治理不能让农民靠边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民是农村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农民天然"在场"的特点决定了农民应该是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核心主体,这也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逻辑基础和合理性根源所在。然而,现行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却选择了"政府主导",使农民处于边缘化,成为旁观者、被动者甚至是对抗者。显然,这种治理模式与农村环境问题不相匹配,不但增加了农村环境治理和监督成本,同时"一刀切"、"短平快"、强硬执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出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四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四川农村的资源环境处于中可持续发展,生产环境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生活环境处于中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四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处于中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农业是四川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与农村环境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生态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就会难以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正面效用是农村吸纳一部分资金,解决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使其在经济收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重视保护和改善环境;负面效用是人口聚集,超出原先的环境承载力,游客难免会有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二者必须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环境问题的产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扰乱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环境污染法制存在弊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执法存在缺陷;农村环境纠纷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环保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必须完善当前的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具体措施如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健全农村环境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农村相关主体的环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实施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的"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务。经过五年持续努力,全省共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即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境损害赔偿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了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博弈模型分析农村地区的工业企业和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博弈模型得出建立强制性农村环境责任保险以及保险合同中订立责任限额条款,有利于解决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市场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是建立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整治农村环境,防治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保证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也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助推法治建设的今天,依托法律治理农村环境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接下来就对加强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意义及路径进行探讨,以便有效保护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环境教育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西省为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农村环境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农村环境教育的对策性建议,力求为科学地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教育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对承德、衡水、廊坊、唐山四个市的农村地区733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环境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生产垃圾处理不当,日常生活环境质量差,村庄环境管理措施缺位,村庄环境设施薄弱,农民对农村环境满意度低且环保意识低。文章认为,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和参与度,加强和创新基层政府对环境的管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立法并提高环境监管力度是提高河北省农村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契约管理: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惟予  肖萍 《农村经济》2015,(4):98-103
政府管制、市场调节、契约协商是各国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常用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环境呈趋恶的发展态势,因而寻找应对农村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十分迫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而环境契约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手段,有益于破解当前农村面临的环境治理无序化困局。本文认为,构建以环境自治契约为核心的农村环境契约管理体系,综合发挥多种"契约优势"是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增多,严重污染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以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政府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创新,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信息,通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效果。阐述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新途径,以调动公众利用政府环境信息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全国部分省(区、市)的195个乡镇为研究区域,以乡镇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对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乡镇领导干部对所在乡镇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来自农村内部,主要原因是:缺少污染治理设施和农村环保监管机构或人员,基层干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意愿非常迫切;是否接受过环保培训、当地群众对环境问题反映是否强烈、是否设立了乡镇环保机构、是否设有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地方财政是否给予农村环保支持和县级环保部门农村环保工作力度这6个因素对乡镇领导干部是否愿意本乡镇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着显著影响。为此,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大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农村面临的各种环境威胁和困难,使之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为应对农村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经济与环境的内在关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预防保护与开发建设相协调和让农民真正受益等原则要求,从农村环保规划,环保立法管理和资金投入,环保教育宣传,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基础设施环境和融资环境有待优化、农村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农业的多功能开发不够、农村农业产业融合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多业融合的基础环境、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深度、加强农业多功能开发,发挥龙头作用、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动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改善农村区域投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农村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业发展不相容的表现金融环境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变量。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环境与农村金融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不相容,不仅制约了农村金融制度功能的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一)与信用环境的不相容。一是诚信意识缺乏。我国农村地域广大,金融知识、政…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一个突破口。它既是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又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村庄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