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娟 《济南金融》2007,(2):56-57,59
随着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投资者金融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权证作为构造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基础性产品,对其运行规律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商业银行竞争性产品的研发以及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与对冲。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往往陷入"保守-激进"进退两难的困境,效益和风险的平衡难以把握。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能否运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功能进行重构,识别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和传统业务风险之间的蔓延和交互影响特征,以及现有风险管理能力的缺陷,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宏观体系环境层、中观管理机制层和微观核心要素层三个层次。本文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期权、期货、互换等业务的活跃,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资本流动在数量和速度上都有了空前提高,市场逐渐规范、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定价方法透明度增强以及日益熟练的风险管理技术等,使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由数量型增长逐渐转向质量型增长,防范衍生产品交易带来的新型风险重要性日益增加。西方商业银行在多年的金融衍生交易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慢,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发展利率期货,不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有很大裨益,且有益于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研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产品创新以扩大业务种类、丰富服务渠道、扩充服务客户、提升服务水平,最终提高竞争实力。在具体做好产品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创新的针对性,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渠道,积极做好与外部机构合作,全面做好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据2012年银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9%,较2011年下降17%。经济增速的放缓、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普及、金融脱媒的深化、同业竞争的加剧等推动着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与模式的重大变革。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如何应对经营环境与模式的变化成为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深入分析金融脱媒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四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战略合作、资产业务、负责业务、中间业务以及风险管理七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对自主定价能力、盈利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进一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提升利率定价与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地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成为金融改革的焦点.本文通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亟需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体之一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尤为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明庆 《新金融》2004,(10):36-37
一、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展与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资产多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市场效应是金融创新的动因,也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出发,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跨市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内涵、特点及其效应,以深圳银行业为例,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归纳为银行传统业务整合创新、银行传统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创新、银行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业组合创新、深港两地境内外市场联动创新等四个方面.作者还提出加快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的策略是:建立跨市场金融创新机制,培养跨市场金融创新人才,防范跨市场金融创新风险,完善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营造跨市场金融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声誉是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是商业银行赢得市场和客户,取得经营效益的重要资源,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及品牌价值.笔者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出发,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完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金融的最终目标是加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间的资金流动,提高各方经营运作效率,促进资金、货物和服务的流通。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推出层出不穷,占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比重也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产品会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产生各类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供应链金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利率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对银行的成本利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挑战与机会,对我国金融业稳定带来潜在的重要影响。为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提升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加大中间业务发展以及提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就我国政府而言,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采取灵活而有区别的金融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渗透将对中国金融业形成巨大压力,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调整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迎接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现状如何,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并为广大客户提供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就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程序、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家》2008,(8):107-108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劝,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相似文献   

17.
蒋川 《金融论坛》2011,(12):99-105
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逐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产品组合方案,各家银行也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求。但是,金融衍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企业对产品的认识程度、产品的丰富程度、监管当局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是指金融相关企业在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过程当中,为促进自身发展而适时研发出新金融产品的行为。这样的金融改革模式,自被提出以来,便被金融领域当作拓展市场、提高利润的有效方式,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就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产品开发,虽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产品的种类也在进一步增加,但是相较发达国家依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下文将主要针对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其风险管理进行讨论,以求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中介的媒介作用正趋于萎缩,金融脱媒的趋势日趋凸显。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金融脱媒带来的发展机遇,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针对金融脱媒的加速化趋势,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调整客户结构、转变经营理念与转换经营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五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时间层次和内容层次的分析指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总是与其所处的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近四十年来西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特征和趋势表现为金融产品组合一体化不断提高的金融产品的衍生交易化、资产证券化和银证保产品组合化。目前中国银行业所处的阶段.与西方金融业在80年代的阶段特征有着极强的相似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以及银证保组合产品的创新将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为此,中国银行业必须作好相应的准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