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重工业项目中,有1/3集中在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立使我国有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迄今为止,东北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156个重工业项目中,有1/3集中在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立使我国有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迄今为止,东北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是东北的工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进入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很少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由农业提供积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未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以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从辽源工业化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方面的主要特征,指出极高首位度的城镇体系结构、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及不完善的“点—轴”网络是辽源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现有空间结构与接续广业发展间的趸动关系,提出完善“点—轴”网络、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和调整行政区划方案等空间结构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工业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正确研究中国农村工业化问题,对于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华民族重新走进世界先进之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的,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到人民公社时期开始有了社队企业,这是农村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东北地区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2003年10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一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文件,其中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占比最多。那么产业结构的现状如何,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本文利用大量数据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在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政府首次把城镇化提高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称为城镇化战略。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体制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和主题内容——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内,城镇化在大多数农村只能是个远景目标,更现实些的、更具有操作性的战术应该是农村工业化发展形成产业化来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兵团上下应牢固树立“工业振兴兵团”的发展理念;必须统筹安排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必须力争实现兵团优势资源的就地增值转换;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实现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对兵、师、团三级在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各自职责正确定位,兵团和各师全力培育打造龙头,团场全力做大做强基地,集中力量推进兵团工业化进程,尽快使兵团三次产业结构由“山谷型”转变为“山峰型”,进而实现兵团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国有资产和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曾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未能抓住机遇,受备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恢复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2年新中国开始制定和实施以工业建设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以前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企业为核心,以900多个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156项目"工程帮助中国初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工业经济,奠定中...  相似文献   

1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就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兵团农七师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应该着重处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范畴,其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权威的界定。本文认为,农村是一个相对城市而言的空间地域概念,工业是相对农业的产业概念。所以,将农村工业化定义为:在农村发展能促进农业增长和增值的加工业。因此,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农业生产工厂化和农村社会的城镇化相伴而行。农村工业化也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应用而使农村社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模式选择。一、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必要性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战略的不同选择,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一个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科学理解新型工业化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地域与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计算出2007年黑龙江垦区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分析认为,黑龙江垦区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人均GDP已近5000美元.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祈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对上海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何率先走通“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上海新一轮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陕西综合经济》2004,(4):15-20,30
1.构建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五型”经济特征的要求,结合西部自然社会经济实际和未来趋势,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动态发展模式应该是:以优势自然资源开发及深加工转化为重要方向,以构建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推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经营为重要途径,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汤青  徐勇  刘毅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46-51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城市化、工业化耦合关系,合理调控未来各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加快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兵团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和工业区域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兵团工业发展的现状;参照霍夫曼比例标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标准和钱纳里的人均GDP标准来衡量兵团的工业化进程;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兵团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兵团工业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后期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初期过渡的时期。结合兵团实际,提出了加快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总体思路和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本在农区工业化过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平原农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缺乏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同时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小农意识较浓,如何获得资本,启动工业化,是该区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内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分析指出劳动力转移是平原农区工业化的突破点,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实理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起多层次农业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阀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建立了农业工业化指数计算公式,并以湖南省的数据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科学评价了湖南农业工业化的程度,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种工业化模式后,以苏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为例的分析了农村土地资源在两种模式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