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放是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其中碳排放权数据的准确可靠作为守护碳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但保障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是碳排放管理的重要基础,更关系到相关政策的落实,对建设我国碳交易市场至关重要。企业存在碳排放数据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不仅影响碳市场的公平性和功能的发挥,还严重影响政府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出台,甚至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就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碳信息造假事件进行描述,就其造假手段、造假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碳数据质量、碳数据复核及惩罚机制三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森林碳生产的经济属性分析表明森林碳生产具有正外部效应,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适当的价格补偿能够激励生产行为,通过考察林地、林木的机会成本去设定价格补偿的标准,提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森林碳排放权、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政策,补充森林碳生产补偿政策、多元化碳生产资金渠道,完善森林碳生产的投融资体制等3方面政策保障森林碳生产的价格补偿。  相似文献   

3.
随着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以碳中和为导向的生态文明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生态文明审计实践情况,对碳中和导向下生态文明审计开展情况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碳中和导向下生态文明审计的含义、内容及意义,其次阐明碳中和导向下生态文明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经济》2020,(2):51-53,88
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名提出了有关碳关税的政策,但是结合碳关税的相关政策内容来看,其动机是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以便保证自身高能耗产品在国际的地位。我国身为纸制品出口贸易大国,一旦实行碳关税政策,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纸制品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森林碳生产的认识、方式与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的生产实践活动伴随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变换其利用方式,森林减碳利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引人关注。森林碳生产作为森林减碳利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森林生态文明的实践进步。本研究从生态、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认识森林碳生产,分析人工造林、森林灾害防治、延迟采伐、土地利用变化等4种最为主要的碳生产方式,提出完善人工造林激励政策、完善采伐限额制度、采取适当的碳税和碳补偿政策、建立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等4个方面的政策保障,进而更好地发挥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绿色江苏建设中实施生态调节税费政策难点描述的基础上,运用碳平衡理论提出了解决措施。对江苏实施在生态调节税费政策的征收补偿对象、征收补偿标准、税率以及征收环节等进行了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公益林碳贸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碳贸易的内涵进行诠释,对我国生态公益林碳贸易的可行性分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市场经济原则、公平性原则、透明性原则、计量客观性原则、监督保护性原则等方面对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进行生态公益林碳贸易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力行业是我国低碳节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行业。本文在对电力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汇总的前提下,以A公司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A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独立的ESG报告中,所披露碳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是碳排放相关制度、碳减排措施和碳交易等相关内容,碳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披露完整性不足、缺乏定量信息、缺少专业的第三方平台对披露信息进行审验鉴证等问题。本文从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电力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禾  祁慧博  陈波君 《山西农经》2020,(5):76-76,78
碳普惠是为市民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地区开展碳普惠的试点。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碳普惠还存在较多争议。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于碳普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浙江省公众为研究对象,了解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希望相关结论能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以促进碳普惠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大约为11.142 Gt,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占到全球总碳储量的0.45%,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巨大,碳汇潜力十分明显;最后,对天保工程未来在国内外林业碳汇贸易、增强国家气候谈判话语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二期天保工程在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新工作。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类型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设计未来的林业碳汇项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碳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浙江温州的公众进行碳汇交易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大众对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意识基础较好,特别是在购买生态彩票方面的潜力较大;大众对碳汇交易的参与意愿较强,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女性相较男性更愿意参与碳汇交易,并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传统景观规划没有充分利用生态低碳技术,且在土地利用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新农村规划存在缺少合理有效的生态景观规划及缺乏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均衡开发等问题;并提出了低碳理念下新农村景观规划及基质与斑块景观规划思路,对基于低碳理念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展开深入研究。最后该文将低碳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分别从新农村道路、绿化、照明等3个方面入手,提出道路分级、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配置、使用新型照明布置模式等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议,以加快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数据,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目前研究现状,对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1991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6761hm^2。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佛坪县为例,分析了林农参与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成本、森林保险范围以及碳汇资产变现难易程度,对贷款意愿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建议,为森林碳汇抵押贷款机制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碳汇林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风险、交易与管理缺失导致的投资短缺问题、专业技术和人才缺失的技术壁垒和自然风险等一系列障碍,进而从问题根源角度提出了依国情落实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交易机制管理机制,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加强碳汇林业多元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千岛湖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湿地,不论从森林景观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看,其地位均十分重要,人们对千岛湖区山水资源管护,尤其是发挥森林碳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更为关切和敏感。通过对千岛湖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森林碳汇的影响分析,结合多年的森林经营经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森林碳汇的千岛湖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途径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提出减少碳排放、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资源管理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增加碳排放,如土地利用非农化、土地开发、农地利用集约化等;二是土地利用变化会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农地利用粗放化等;(2)土地利用行为与碳循环的作用机制可从土地利用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中寻求解释。研究结论:为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应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展,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应落实和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并加强农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