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自发农村工业化推动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过度分散的乡村工业布局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外部性,甚至面临“失控”的风险。进入21世纪,苏南地方政府推行“三集中”的空间治理策略。其虽起到一定集聚成效,却削弱了乡村发展动力,致使乡村陷入“失语”困境。如何走出两难困境?研究刻画了“失控”与“失语”的特征,基于土地发展权宏观赋予与微观实践两个层次,剖析二者形成机理。发现在宏观层面土地发展权赋予与限权下,地方基层政府与乡村主体围绕着土地发展权及其增值收益展开激烈博弈,导致了两难困境。在国家还权赋能于民的当下,乡村规划应注重融入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机制,推动乡村工业用地治理。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城市工业用地要素的合理有效分配、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工业用地更新模式,是城市发展与产业优化的关键议题之一。以嘉兴市城北片区为例,基于“地—企”尺度,分析当前低效工业用地更新存在困境,从技术、法规、管理、实操和政策五方面,搭建了嘉兴市经开区可持续的工业用地提升规划体系,即构建可持续的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体系、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和底层专项规划、形成工业用地治理体系、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的更新改造和推行适合的工业用地创新政策;并从机构设置、管理体系搭建和配套政策三方面探讨了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规划提升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节约集约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等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地区为例,分析当前工业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政策提出的"减少工业用地"要求,认为工业用地的更新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大城市地区工业用地存在着规模结构偏大、空间布局混乱、低效使用情况突出等问题,是盘活存量、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主要对象。相关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其一,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忽视工业用地受土地财政和乡村工业影响的特殊性;其二,重视工业用地的经济性评价忽视空间效益评价;其三,重视局部更新研究,忽视统筹城乡、并与城乡空间结构进行互动。针对产业空间重构的趋势判断,提出了丰富城市更新理论内涵、引入空间绩效评价规划技术手段的研究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是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一大重要工程,随着一块块宅基地陆续腾挪,大量集体土地的重新集约利用将逐步影响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后续土地流转中的一系列问题也陆续显现。为了研究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对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影响,笔者调研了上海市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的实施,分析其在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影响,并就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的紧凑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梳理了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拓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后,从空间"集中与分散"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适度集中"为基本内涵的城镇空间紧凑发展状态。结合"适度集中"状态在空间规模、空间结构、空间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紧凑发展的路径选择及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五粮液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多元化实践和探索,先后涉足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六大产业门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代价,暴露了问题.本文通过对五粮液集团的多元化战略进行案例研究,剖析其成败得失的深层次原因,力求对我国企业制订有效的发展战略有所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域旅游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太白县为例,分析其全域旅游资源及发展成效,在此基础上,思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举措,为更好助力乡村旅游业提质发展、旅游经济转型与变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述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概念及联系,说明了将小城镇的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的意义。随后以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研究框架,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论述了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4):49-50
曲靖市作为云南第二大城市,在全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积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空心别墅村、缺乏经济产业等让人惋惜的问题。文章站在城乡规划学的角度,尝试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使得新农村建设能够达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治本之选,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更是体现了平民权利的优先.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其中交织中政府与市场机制、政府与社会、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本文从描述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产品的公益性和经济性目标,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运作的发展.指出只有通过公共交通的民营化改革.才能解决常州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中的问题,建立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达地区工业重镇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基于"存量挖潜"视角探寻工业用地调控策略对苏南乡镇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苏南工业重镇W市D镇为案例,构建了存量工业用地分类、识别评价、有序调控的技术体系。从政策条件和管理技术层面为乡镇地区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域统筹视角下的苏南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目前已成为制约苏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集约利用土地已形成共识。以苏南五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为评判对象,构建经济发展、建设强度、环境生态、乡村建设、公建配套五类指标体系的数学分析模型,评判苏南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是否集约,并解析其影响因素,为苏南地区新一轮以全域城乡统筹为视角的规划编制和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导向的土地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同格局的"土地红利"开发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土地红利"释放形式,还影响着城镇化行动主体的动力能动性,进而制约着城镇化绩效的特点。通过对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红利"开发模式影响下的城镇化绩效对比研究,指出不断加深土地市场化程度和构建制度化的"土地红利"分配的博弈体系才是适应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土地红利"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程苗苗  吴海珍 《价值工程》2019,38(21):41-44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路径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科学视角。本文主要探究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苏南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从研究模式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成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总结苏南地区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乡村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范本,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的苏南乡村振兴建设路径。同时以市场化、村民利益导向提出发展建议,为中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资源的日益扩张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其高知识度、高技术度、高互动度和高创新度,在国家经济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显现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省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向Ⅲ>Ⅱ>Ⅰ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 ,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过程。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和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 ,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 ,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 ,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 ,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城乡规划中要给予基于“地域文化”的本土人文环境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三旧改造对广东省城市工业用地出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空间开发也从增量逐步转向存量,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开展了以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为特色的城市更新试点实践,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基于2009-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了三旧改造对广东省城市工业用地出让规模和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土地开发权的规划配置对集体产业用地转型的影响机制,助力规划实施;借鉴产权制度理论分析框架,揭示集体产业用地开发权重构的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剖析南海区集体产业用地的转型特征;以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性访谈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对比,实证上述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规划管控加剧非均衡的开发权配置,将集体产业用地重构为开发权赋...  相似文献   

19.
崔勇明 《价值工程》2011,30(7):326-326
要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实现土地资源从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从而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以白山市为样本,分析了白山市用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武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