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肖 《上海房地》2020,(4):28-33
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泰晤士小镇为例,从商业区位选择、商业分布格局、商业空间构建三个方面来归纳泰晤士小镇在消费文化和旅游经济影响下的商业发展模式,并试图探讨其商业发展的方向,希冀丰富社区商业的研究案例和相关理论的社会应用价值。首先,基于商业区位理论,分析泰晤士小镇商业区的宏观和微观区位。其次,利用Google Earth、CorelDraw等绘制商业业态动态分布图以刻画泰晤士小镇的商业分布格局。再次,基于消费文化理论和旅游经济背景分析泰晤士小镇商业空间的构建。最后,结合已有的商业发展模式提出三条发展建议,即不断丰富小镇商业文化内涵,注重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融合,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2.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略论上海市中心商务区的改造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地位和作用在研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时,中心商务区(CBD)的确定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指标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调查,诸如总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等,以计算中心商业集中指数或建筑高度指数等。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分析,研究城市商业网络的等级结构及其扩展趋势。一般说,商业区的规模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而逐渐扩展,是城市内各功能区移位的主要动力之一。对商业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的发展预测是修订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精华所在,其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建筑层高等一般均优于其它地区。它是全市金融、商业、贸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专业性服务办公楼、各种企业  相似文献   

4.
以社区商业为龙头作为提升上海商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是基于社会、消费者以及城市发展三大背景的战略选择.首先从社会的视角来看,上海中心区商业设施相对饱和,呈现出竞争白热化和经营微利化的特征,城市空心化日益明显;其次,消费者购物便利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日常生活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再次,从城市的发展来看,根据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居住区和郊县城镇商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商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上海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为适宜工作和居住的地区,就不能不把社区商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上海商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上海商业下一步的大发展就是要"从便民利民出发,走到社区去."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域作为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建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市最繁华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商业开发是城市滨水区域开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商业开发能给区域带来大量人流和活力,推动城市的发展,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更具现实意义。新加坡河区域是充满活力的"24小时滨水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休闲中心之一。以新加坡河克拉码头商业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和阐述其发展背景、空间设计亮点,并结合国内滨水商业区开发现状,提出针对我国滨水商业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新商业空间的区位和类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代以来,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及新商业业态的大量出现,新商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迅速涌现,对传统商业空间和城市整体功能空间结构带来一定影响.新商业空间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老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快速干道附近和郊区新城,主要包括便利性和日常用品消费空间、选购商品消费空间和高档多功能消费空间等三种主要功能类型.新商业空间的业态、区位及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规律可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商业业态多元化、商业空间快速扩展并呈"两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城市社区周边的商业已成为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空间,而且伴随着城市居住的空间分异,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商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论文基于北京市内7个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实地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现状特征,并将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划分为2个尺度与3种类型.与此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丁炜 《城市问题》2006,(7):2-5,27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等环境的制约,其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体系的建构过程较之于发达地区有着特殊的研究背景.以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体系为目标,通过对目标系统现状及演变过程中要素与结构的分析,提出空间体系差异化与梯度发展的理想建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夏磊 《河北企业》2007,(8):54-55
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据市场和消费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特征表现出规模经营和注重人本化体验的方向。形象地说,今天的商业空间形式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进行着空间和功能的大规模调整,这将使城市商业空间产生又一次质的飞跃,即构筑现代商业“大商业、大流通、大循环”的理想场所。金源时代SHOPPING MALL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主城规划转型与理念——以重庆渝中区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渝中区作为主城规划的重点和关键,在直辖前后,其规划转型有七个显著特征,一是规划指导思想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变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规划管理从注重局部转变到整体建立体系;三是规划调控从改善居住条件为主转变到致力于城市整体功能完善;四是规划布局从推动半岛开发为主转变到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五是规划策略从大规模旧城改造转变到推动旧城有机更新;六是规划手段从定点拆除违法建筑为主转变到综合整治空间环境;七是规划技术从平面分析为主转变到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运用。新时期,规划工作提出了八项规划理念和方法,一是追求新区与旧城的和谐共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二是强化"一极三区一带"的功能区划是整体协同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三是加快储备地块按规划改造是健全城市功能的迫切要求;四是合理定位重点区域的功能是建设服务强区的基本保证;五是加快《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实施是突显城市个性特色的主要内容;六是坚持"下半城"保护与更新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由之路;七是推进城市景观综合整治是提升城市艺术的有效措施;八是确保城市规划的法定地位是城区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配送系统中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应用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以转运为基础的动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讨论了如何动态地集中控制各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出了按BENGERS方法设计的求解算法。模型中约束方程数量的有限性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以苏果超市为背景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孔庆岩  张莹 《价值工程》2012,31(35):223-224
经济学中弹性问题一直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弹性理论的应用很广,而且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总结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内容,介绍弹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理解及运用弹性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4):277-278
对110kV红某变电站#2主变A相高压套管介质损耗角tanδ值增长速度异常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套管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对产生这类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可供类似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强氯精生产过程中若控制不当,会使物料结晶颗粒过小,造成氯化锅出料结晶差,出黏料,产生废料,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打造“人本型、民主沟通型、激励型、服务型、学习型”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李海平 《价值工程》2012,31(7):136-137
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文章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宝同  王琳  郭峰 《价值工程》2012,31(1):275-276
本文建立了场站保障装备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风沙是一种以气候为主因的灾害类型,大风是形成风沙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气温和沙源也是促成风沙危害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划分治理区域,通过对其风沙危害季节的风沙扩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统筹设计治理方案,构建防沙治沙的安全格局,能有效地阻止风沙漫延,切断其扩散路径,降低风沙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技术园区人才流动问题的若干特点,并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人才在园中流动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金龙  陈思作  王颖 《基建优化》2005,26(6):114-116
针对修订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在2001系列规范条件下的可靠度指标偏低,尤其在遇风组合的情况下。远低于规范规定的可靠度指标的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即针对不同的荷载组合采用不同的抗力分项系数。通过大量的计算,给出了修订规范下各结构构件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以供规范修订和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